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去年深圳预付式消费投诉超4万宗 商家跑路、顾客退款难何解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9

  3月1日,南都记者报道了全国知名瑜伽连锁品牌梵音瑜伽门店全面停业,深圳各区数百名消费者在各门店内购买的数千至数万元不等的课程面临退款难问题。类似的预付式消费维权问题屡见不鲜,仅去年一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消委会)共收到预付式消费投诉44095宗,其中投诉经营者停业或关门跑路的有10406宗。而在过去半个月,南都马上办栏目征集到百余条3·15消费投诉线索,其中近半数涉及预付式消费。

  预付式消费维权除了消费者面临退款难问题,相关部门也坦言暂无法律依据对经营者采取行政执法手段,且存在职责交叉问题。为此,有政协委员建议先期制定预付式消费商业模式合规经营指引,再逐步完善立法,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当联合统筹,解决职能交叉、职权不明问题。还有律师建议,在加快推进针对预付式消费立法进程的同时,可以建立“预收资金存管制度”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去年预付式消费投诉超4万宗,

  体育健身、儿童早教行业高发

微信图片_20230315091128.jpg

  消费者在深圳某梵音瑜伽门店内上课。

  据南都此前报道,3月1日,多位在深圳市各区梵音瑜伽门店内购课的消费者向南都记者反映,她们在门店内花费数千至数万元购买了瑜伽课程,而门店却在2月24日晚或25日凌晨突然宣布停业,部分门店工作人员失联。根据这些消费者自发统计,截至2月28日下午,有超过900名消费者因门店停业遭受损失,损失金额可能超千万元。3月2日,消委会就此事回应南都记者称,今年以来至3月1日,已收到涉及梵音瑜伽退费投诉195宗、涉及金额四百多万。

  而这次全国知名瑜伽连锁品牌梵音瑜伽的全面停业所产生的消费维权问题,仅仅是预付式消费维权事件的冰山一角。南都记者从消委会了解到,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消委会共收到预付式消费投诉44095宗,同比上升3.42%,其中消费者投诉经营者停业或关门跑路的投诉有10406宗,占预付式消费投诉总量的23.6%。

  而在过去半个月,南都马上办栏目征集到百余条3·15消费投诉线索,其中涉及预付式消费问题的超40条。记者梳理这些线索发现,体育健身、儿童早教、美容美发、食品消费等行业已成为了预付式消费投诉问题高发区。以梵音瑜伽为代表的健身房、瑜伽馆等健身场所,由于其课程单价高、消费时间跨度长,近年来频频“爆雷”,往往涉及金额从每人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而同样课程费用不菲、金额高达数万元的儿童早教机构,跑路情况也并不少见,近期不少消费者就向南都记者投诉凯尔宝贝、七田真教育等早教机构门店关闭、工作人员失联。此外,充值理发店会员卡、预购食品消费卡后退款难问题在预付式消费维权事件中更是屡见不鲜。

2c361d452d1f67b2dd729942ff4456a.png

  南都曾报道消费者在理发店充值上万元后难退款。

  一旦经营者停业或跑路,退款难就成为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的困境。预付式消费维权难的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从源头解决预付式消费存在的风险问题?

  多部门职责交叉,

  有部门称无法开展行政执法

  一位梵音瑜伽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她曾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监管局短信回复称她购买课程的门店已注销,“我局执法人员无法组织调解”、建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南都记者曾就梵音瑜伽事件采访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监局)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下简称文体局)。市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健身场所的行业主管部门为文体局。

  文体局体育产业发展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目前的相关审批流程,像梵音瑜伽这类经营场所只需要前往市监局进行商事登记,无需在文体局进行备案或审批。文体局虽然是名义上的行业监管部门,但并没有任何依据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干预这些健身房、瑜伽馆的经营行为,无法开展行政执法或处罚。他提到,疫情期间涉健身房类消费投诉多,此前也曾联合市监局以及消委会研究讨论,但相关政府部门“存在着很多交叉和不明确的地方”。他表示,目前市政府层面正在针对预付式消费维权问题开展研究、理清各部门职责划分。

  前述工作人员坦言,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消委会能将相关企业纳入失信黑名单,而文体局只能联合其他部门协调当事双方处理。

4e618952c17a7b6ea37c30177a878e3.jpg

  消委会曝光的“跑路”企业中就包括七田真教育

  3月13日,消委会将包括七田真教育在内的21家“跑路”、未按约定退还消费者预付款的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的信用信息推送至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通过深圳信用网公开披露,这些企业主要涉及少儿培训、英语培训、舞蹈健身等行业。同时,消委会还提醒消费者,尽量选择注册经营时间较长、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的企业进行消费,同时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应降低预付额度、缩短预付周期。签订合同前,认真阅读有关会员细则、退费规则等条款,保存活动页面截图、支付记录及其他相关消费维权凭证。如遇消费纠纷,可通过拨打(0755)12345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或通过“315消费通”小程序、拨打(0755)966315向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

74d958c9c0a7ba64c563100ba578e9c.jpg

  消委会曝光的七田真教育多家门店。

  政协委员呼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解难题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吴滨认为,预付式消费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利用运营与宣传构建的一种商业信用,是以加杠杆的形式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客观来说,这一模式有利于经营者减少资金投入成本,也能为消费者带来一些实惠。但是在无序监管的状态下,这一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消费风险。

  吴滨指出,应当以法治思维来看待预付式消费商业模式。这种企业和个人之间的行为属于私权利之间的博弈,当这一过程产生问题时双方或至少一方可能会期待公权力进行干预,以发挥公权力的托底作用,但公权力在介入时一定要恪守边界。“公权力对私权利予以限制,伤害的可能不仅是企业的权利,也可能同时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微信图片_20230315091623.jpg

  消费者来到七田真教育某门店维权。

  为此吴滨提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解预付式消费所产生的问题。他认为,首先可以进行相关制度性建设,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法律共同体以及数字智能技术四个主体共同发力,探索制定预付式消费商业模式的合规经营指引、促进行业自律,再逐步上升到立法层面。同时为实现监管机制改革,市监部门与其他的职能部门如文体局应当联合统筹,解决各部门职责分散、职能交叉、职权不明的问题。

  律师建议推进立法同时建立“预收资金存管制度”

  深圳市消委会律师团成员、广东中熙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海波指出,由于我国对预付式消费交易模式尚未制定有关法律进行强制规范和约束,期待国家立法机关尽早制定法律,有效地保障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交易安全,促进交易,减少纠纷。

  谭海波建议,国家或者地方立法部门可以建立“预收资金存管制度”,强制要求经营者应将预收资金存入存管银行账户,并且区别于经营者财产,由经营者在履约后才能按要求支取。具体实行资金存管的行业、纳入存管的经营者范围、资金存管的要求、资金支取方式等的具体办法,可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并可对违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1efeabc2de50e16737654546811ba7e.jpg

  消委会曝光的“跑路”企业中涉及多家儿童早教机构。

  他提到,目前深圳地区已有数字人民币预付式消费平台,相关经验可以借鉴。据南都此前报道,2022年5月6日,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教培机构预付式平台在深圳市福田区发布,这也是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式消费平台。相关人士解释,消费者在平台使用数字人民币缴费后,预付资金将被“冻结”在数字人民币钱包中,可按照上课次数等不同核销方式、通过数字人民币底层技术实现预付资金“一笔一清、一课一释”。如因机构问题无法履约,当消费者申请预付费退款时,平台可以实现未核销金额的快速退款,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