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雷人新闻
音乐剧《苏州河北岸》将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实景演出(附序幕视频)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20

彩色玻璃窗映照着烛灯肃穆的光,悠扬动听的中国民歌、犹太民歌和爵士金曲相互交织,摩西会堂宛如化作一艘“诺亚方舟”,载观众穿梭时空,亲身体验中国人和犹太人在战争离乱中的苏州河北岸同舟共济、震撼心灵的真情相守。记者今天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获悉,3月21日-4月9日,关于上海犹太难民的音乐剧《苏州河北岸》将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摩西会堂实景演出,演出将持续16场,时间为除周一闭馆日和清明节假期之外的每晚7:30—9:10。

据介绍,2012年,《苏州河北岸》首演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当时是话剧,后来加了年代老歌变成音乐话剧,现在的第八轮演出将成为真正以歌舞演故事的原创音乐剧。

回到历史发生地体验真实视角

“那段历史有很多细节不为中国人所知,也不为世界所熟悉。”身兼编剧、作词、导演的孙惠柱教授说。十多年前他得知一段历史事实:希特勒曾要占领上海的日本人“解决犹太人问题”,上海报纸登载了《关于无国籍难民之居住及营业之布告》,许多从欧洲千里迢迢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一夜之间又要面对未知的命运……

孙惠柱由此写下剧本,他门下的美国研究生李迈(Michael Leibenluft)恰巧是犹太人,联系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共同促成了演出。2012年春该剧以《苏州河北》的名字首演,成为中国首部描写犹太难民、日本军官和当时上海人在二战时的特殊关系的原创戏剧,场地就选在纪念馆内的摩西会堂。

《苏州河北岸》的故事讲述的是:1943年的虹口,犹太少女仙娜与父亲相依为命,共同经营一家咖啡馆,小英是他们的得力帮手,他们收留了从欧洲逃往上海的犹太难民伊萨克。日本人要设置“隔离区”处置犹太人,仙娜被日本军官铃木追求和要挟,内心却爱着为新四军买药的中国地下党松耀……

“这地方有味道!”孙惠柱说。摩西会堂最初由俄罗斯犹太人于1927年修建,位于今天的虹口区长阳路,是二战期间上海犹太难民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面对二战硝烟和纳粹清洗,饱受苦难、无处可去的犹太人纷纷来到上海寻求避难所。1933年至1941年,约有2万名犹太难民登陆上海,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和南非五个国家收留的犹太难民的总和。

演出场馆虽小,只能容纳六七十个观众席位,但此前观众反响极佳,多轮演出都维持很高的平均上座率。2020年纪念馆完成扩建后,馆内有了其他演出的场地,但主创团队依然选择在纪念馆内的摩西会堂旧址演出,因为这里具有更强的历史沉浸感。摩西会堂内的诵经台、门窗、陈设,处处可见磨难、救赎、文化交织的历史留痕,让观众零距离切身感受上海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犹太难民提供安身立命之所,成为“东方的诺亚方舟”。

摩西会堂旧址是纪念馆的一个展厅,也是整个故事线上的组成部分,音乐剧《苏州河北岸》把会堂变成了演出场地,让历史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许多犹太人被这部戏剧真实独特的视角、跌宕起伏的情节感动,口口相传后慕名而来,组团买票。

故事虽是虚构,却处处能照见历史的真实。孙惠柱受邀在纽约电影学院授课期间,在校长的邀请下排了该剧的英文版演出。美国制作人莎朗·莱维(Sharon Levy)在墨尔本见过一位曾居住在上海的犹太老人,老人的父亲当年开了一家名为“路易”的犹太咖啡馆,位置就是如今上海商城波特曼酒店的所在。

音乐剧让历史传奇重焕新颜

十年来,不少犹太朋友都为剧本出谋划策,丰富故事细节,如“伊萨克”这个人物的诞生:他亲眼目睹妻儿被纳粹枪杀,一路从波兰逃往上海的经历,增加了历史厚重感。

“《苏州河北岸》这个跨文化戏剧强调的是身处危难之中的爱、友谊和互助——这也是犹太人和上海人在二战中那段历史的真实反映。在日寇侵占的上海,既有你死我活的冲突与恨,也有被压迫者相濡以沫的温馨与爱,我们想在前者的背景下更多地展现后者——这也正是音乐剧的特长。”孙惠柱回忆,曾有朋友建议把剧情从买药改成买军火,增加戏剧冲突的紧张。但他仍坚持以买药为主线。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1939年从集中营逃到上海的犹太医生雅科夫·罗生特不久就去苏北参加了新四军,陈毅军长称他为“活着的白求恩”。

本轮《苏州河北岸》演出以风靡大小剧场的音乐剧形式重新制作,创新表达,让剧目更贴近当下受众审美。演出班底集结了国内优质音乐剧主创团队、沪上人气青年演员。作曲徐肖、编舞刘晓邑所擅长的艺术手段,也激发编导灵感,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

比如剧中以一段运用投篮慢动作营造出来梦幻感的双人对唱,暗示松耀和来到咖啡馆的地下党林先生如何接头:两人曾是圣约翰大学的同学——当年的圣约翰大学即如今的华东政法大学,亦在苏州河畔。好听好看的音乐舞蹈,让剧中爱情、同窗情、同胞情、姐妹情自然生发,也为观众留下想象空间,探索历史传奇的奥秘。

女主演秦子然从2015年开始演这个剧,随着演出的不断进行,她对角色的理解不断加深,在每次演出的时候都很能打动自己。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希望,用多种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让不同的受众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这段历史。“从2012年开始,每个演出季我都会在这里看无数场,这个剧在不断提升它的水准,有一种常看常新的感觉。”

孙惠柱说:“80年前,世界人民在欧洲和远东两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从欧洲来到上海的犹太人跨越空间,连接起了两个悲壮的故事。希望这部音乐剧能跨越时间,连接起二战的历史和人类的现实——甚至未来。”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