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二氧化碳 >  >
  • 填补空白!我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开钻

    3月19日,我国第一口位于海底的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二氧化碳封存回注,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至地下800米到3500米深度范围内的陆上或海底咸水层,是国际公认的促进碳减排措施

    03-21 已有97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率先突破填补空白!

    3月19日,我国第一口位于海底的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二氧化碳封存回注,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至地下800米到

    03-21 已有125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填补空白!我国形成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_1

    央视网消息:3月19日,我国第一口位于海底的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二氧化碳封存回注,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至地下800米—3500米深度范围内的陆上或海底咸水层,是国

    03-21 已有69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填补空白!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开钻

    3月19日,我国第一口位于海底的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二氧化碳封存回注,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至地下800米到

    03-20 已有82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填补空白!我国形成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

    央视网消息:3月19日,我国第一口位于海底的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二氧化碳封存回注,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至地下800米—3500米深度范围内的陆上或海底咸水层,是国际公认的促进碳减排措施。我国这口回注井投产

    03-20 已有89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开钻

    3月19日,我国第一口位于海底的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二氧化碳封存回注,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至地下800米到3500米深度范围内的陆上或海底咸水层,是国际公认的促进碳减排措施。我国这口回注井投产后

    03-20 已有105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上海崇明这个项目相当于种了556万棵树、建了5个森林公园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通讯员张永昌3月17日报道:近日,位于上海崇明的长兴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级燃煤燃机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S)项目进入全面正式运行阶段,江南造船集团成为首家通过管道输送用上二氧化碳的企业。项目的投产有力助推驻岛企业绿色转型,加快促进长兴低碳岛建设。二氧化碳是船厂常用的焊接保护气体,江南造船厂

    03-19 已有119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崇明这个项目相当于在岛上种了556万棵树,建了5个森林公园

    3月13日,长兴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级燃煤燃机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S)项目进入全面正式运行阶段,江南造船集团成为首家通过管道输送用上二氧化碳的企业。项目的投产有力助推驻岛企业绿色转型,加快促进长兴低碳岛建设。二氧化碳是船厂常用的焊接保护气体,江南造船厂区每天需要使用近百吨。过去,这些二氧化碳气体从岛外通

    03-19 已有149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何升高?研究发现火灾也是“罪魁祸首”

    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孙自法)全球火灾造成的碳排放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何影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科研团队通过大气传输模型模拟,结合地基观测和卫星数据验证,实现量化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

    03-16 已有83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解码“植树”大户的绿色算法

    春风吐绿,草木初萌植树节来临之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在中华大地上生动演绎如何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今天,和小新一起走近中央企业打造的节能降碳工程看看央企建设者给出的答案中国电科青海格尔木100MW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105.60384兆瓦预计年均发电量19171.32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1384.22吨相当于种植168万棵树中国石油2022年,中国石油C

    03-16 已有109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二次战略转型稳步推进 广汇能源CCUS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网财经3月13日讯3月13日,广汇能源(600256.SH)公告称,公司CCUS项目首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工程”已顺利完成机械竣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根据相关资料显示,CCUS的含义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减

    03-16 已有117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二次战略转型稳步推进 广汇能源CCUS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网财经3月13日讯3月13日,广汇能源(600256)(600256.SH)公告称,公司CCUS项目首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工程”已顺利完成机械竣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根据相关资料显示,CCUS的含义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

    03-14 已有63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广汇能源:CCUS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绿色能源布局构建可持续发展路径

    3月12日,广汇能源(600256)发布CCUS项目之首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工程”机械竣工完成公告,该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公司表示:首期工程作为CCUS项目的示范性代表,兼备研究、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行业意义深远。而未来在双碳战略指引下,公司也将进一步加强清洁能源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产业绿色能源布局,向传统化石能源与绿

    03-13 已有59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碳”寻绿色发展新动能:CCUS如何破局?

    加快推进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和重要路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在两会期间提到,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和项目稳步发展,但相较于庞大的碳排放总量,CCUS项目规模还比较小,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成本很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霍尼韦

    03-13 已有131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我国科学家刷新光驱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最高纪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龙冉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类等离激元催化材料,发现其独特的界面耦合态直接电子激发机制,实现了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二氧化碳与水的高选择性转化。该技术使用广谱低强度光,甲烷产率高达0.55毫摩尔每克每小时,碳氢化合物的产物选择性达100%,是目前光驱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最高纪录。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通过人造材料,

    03-12 已有144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科学家尝试从海洋捕获二氧化碳

    3月6日报道据《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2月27日报道,气候科学家正逐渐达成共识:为避免全球变暖的最坏影响,人类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封存二氧化碳,而迄今为止,这项努力主要集中在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上。但有两项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已经转向海洋,而不是大气。科学家表示,如果获得成功,将大大降低使用碳捕获来对抗全球变暖的成本。麻省理工

    03-10 已有87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丹麦启动全球首个二氧化碳海底封存项目

    3月9日报道据德国《世界报》网站3月8日报道,丹麦王储弗雷德里克8日在埃斯比约港启动了全球首个跨境分离和储存二氧化碳项目“海绿石”计划。在丹麦海岸以西200公里,液化二氧化碳将被永久储存在海床以下1800米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要将工业化以来的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进行碳捕获和储存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特殊的化学和

    03-10 已有116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 全国-委员张振涛:加快推进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

    张振涛??资料图“发展储能是长久之计,也是当务之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主委张振涛关注新型储能技术,表示应加快推进“双碳”目标下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张振涛认为,新型储能技术已经成为

    03-10 已有90位网友关注 继续阅读

每日推荐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图文信息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最新视频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