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事件
【支那人闭嘴】支那人是什么意思?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7-04

  本周二(10月18日),部分冲绳居民在冲绳县高村附近抗议驻日美军建设直升机停机坪。期间,执勤的日本警察与抗议民众发生言语冲突。抗议民众拍摄的视频显示,有部分日本警员甚至破口大骂“支那人”和“土人”。据冲绳当地媒体《琉球新报》10月20日报道,冲绳县警方承认确有其事。

  当天发生的辱骂事件有两起。第一起发生在美军北部训练场N1出入口前。18日上午,日本警察在N1出入口结成人墙与抗议民众对峙。随着对峙升温,两方发生言语冲突。视频显示,一名日本警察之后破口大骂:“闭嘴!支那人!”抗议民众当场愤怒异常,“你在说什么?你是说支那人吗?!”

  另外一起发生在当天上午9点47分左右,抗议民众和警察在北部训练场N1出入口附近的斜坡上隔着铁丝网对峙,这其中还包括了日本芥川文学奖得主目取真俊。抗议民众在拍打、摇动隔离网时,一名20多岁的日本警察破口大骂:“别碰,白痴!抓哪呢?你这土人!”



支那人是什么意思?

  支那,亦作至那、脂那、摩诃至那国等,可能起源自梵文(cīna),与震旦同义,原为古代佛教经典对中国的称呼。古代佛教徒称印度为中国,称中国为支那,随着佛教流行,这个名称被传播到中亚与东南亚,也影响了西欧。中国历代佛教徒也常使用这个名称。

  这一词汇于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江户时代之后日本民间成为一种对中国的普遍非正式称呼。此用语在明治维新之后传回中国,也在中国知识份子中使用,但随着中日关系恶化,在抗日战争以后至现代,在中国地区,这个名词被视为是一种种族歧视用语,用来贬抑中国人。在经中华民国政府抗议后,日本政府官方已宣布不再于正式场合使用这个名词。中国目前视支那为一种具贬义的歧视字眼,使用“支那”称呼中国,或称呼中国人为“支那人”,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支那”一词,最早出现于隋唐译出的相关大乘佛教经典,以支那作为对中国的称呼。在唐代之前的佛经,又称中国为震旦[7]。学者一般相信,支那与震旦源自同一个语根。

  在印度古代,又有支那与小支那的区分,中国相当于支那、大支那、摩诃至那,小支那为中国的某个属国[8]。在《华严经》中,将中国与疏勒并举,因此小支那可能是指疏勒或是于阗。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的夹注,认为支那指广州,莫诃支那为唐朝京师(长安或洛阳)。
“Mahachinasthana”为古印度对中国秦王朝的称谓,“Maha”意为“大”,“china”是“秦”的音译,“sthana”意为“国境”。唐朝僧侣在其著作将古印度对中国的呼称“Mahachinasthana”音译成了“摩诃脂那国”、“摩诃至那国”、“摩诃震旦”等。“Mahachinasthana”的意译应为“大秦国”。不过唐朝僧侣并没有意译  它,而是对它进行了音译,于是汉语典籍中便开始出现了一组同义音译词:“脂那”、“至那”、“震旦”、“支那”等。因此“支那”比较多见于佛教经典。“支那”一词由中国九世纪初传入日本。

  在基督山伯爵第38章里:称东南亚人为印度支那人——“您太过奖了,但我觉得自己除了能和阿加多先生或罗斯希尔德先生这些百万富翁一争高低以外,别无所长,我到巴黎又不是去做投机生意的,所以迟迟未去。现在您的好意使我下了决心。这样吧,我亲爱 的马尔塞夫先生(这几个字是带着一个极古怪的微笑说的),我一到法国,就由您负责为我打开那个时髦社会的大门,因为我对于那个地方,象对印第安人或印度支那人一样知之甚少。”

  支那(梵文:cina)原为隋唐时佛教僧侣对梵文中称谓中国的一种汉字音译,译作至那、脂那等,一般出现在汉译佛教经典中。这一汉字词汇于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18世纪初,日本学者在学习兰学(荷兰学)时,将“支那”一词与西方词汇“China”对应起来,作为其在日语中的梵音译词。(China英音译词则为チャイナ)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的思潮在日本日益兴盛,“支那”一词开始在日语中大面积地替换原有对中国的各种称呼。在日语中,该词的汉字写法与中文一致:支那,假名为“シナ”,罗马字拼写法一般有两种:“shina”(平文式罗马字)或“sina”(训令式罗马字)。甲午战争令日本开始跻身东亚地区强权的行列,而中国的国力则进一步衰弱。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有了一个新的正式称呼“中华民国”,但“中华民国”这个国号并没有立即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清王朝倒台后,中国发生了内乱,各省独立,南方的革命党在南京成立了一个叫中华民国的临时政府,但那时中华民国的范围只限于南方数省,北方的大片土地并不属于中华民国。此时清王朝倒台,已不能称中国为“清国”了;而称中华民国也不合适,一是因为那时中华民国还不能代表全国(南北和谈后北方才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号);二是因为日本政府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放弃“清国”的称呼转而用民间惯用的“支那”一词称呼中国。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规定:今后不论中国的国号如何变化,日本均以 “支那”称呼中国。1930年代时,日本已决定在外交正式场合弃用,但是“支那”一词依然为日本上下广泛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之后,“支那”一词才从日语的正式场合中被迫退出。

  清朝末年,日本政府在正式场合把中国称为“清国”或“大清帝国”,比如把甲午战争称为“日清战争”。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开始使用支那一词来称呼中国,用于代替清政府及国民政府,日本于二战战败后停用,只为部分日本右翼等反华人士以及激进台独支持者所用。另外,东海及南海的日文称呼则以发音相同的片假名“シナ”(Shina)以避免使用汉字称呼。 部分极端民族主义人士认为其带有侮辱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接受中华民国政府的强迫,媒体、教科书、公文、公务员对支那的公开称呼都禁止。

二战后,这个用语在日本正式的公开场合已经不再使用,但日本民间和部分右翼人士仍用支那人称呼中国本部的中国人。在匿名论坛(如:著名的2ch)用支那人称呼中国人的人仍有不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