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0
两会前后,有关民营企业的话题就被多次提及,一度又掀起了所谓“国进民退”的争论。不少经济学家也表示,今年要“拼经济”,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民营企业面临内外压力,政策端给予的扶持又不够,疫情后半段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就是突出表现。
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就表示:
我们基本经济制度没有变化,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没有变化,是一以贯之的。问题实际上出在执行层面。
举个例子,我们地方政府有的官员为了免责或者说为了避责,在发放政府采购项目订单的时候,就倾向于发给国有企业。
现在包括我们军事工业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以前让民营企业参与军工领域投资,大大刺激了军工行业的创新。现在甚至出现了国企转包政府订单收取7%手续费的“二道贩子”现象。国有企业获得政府订单之后,不干活,转包给民营企业干,坐地收取订单金额7%的手续费。
贷款利率也有不平等待遇的情况,银行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这是老问题。
民营企业最后“理性”思考的结果,就是引进国有资本寻求政策保护。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是双向的。一方面民营资本在进入国企,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希望引入国营资本,戴上“红帽子”,这值得深思。
这种现象不是说我们制度变化了,党中央文件一直在强调“两个不动摇”,但是为什么民营企业就感觉不到温暖?就是因为执行层面对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没有落实。
大家都知道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发挥着56789的重要作用: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成果,80%的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这个比例还在上升。因而中国经济要想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大力发展。我觉得这个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
不过也有读者表示:
(民营企业)挣钱的时候(怎么挣就不用细说了)要政府做“守夜人”,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政府补贴、救助。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每年全国两会前后,经济民生话题都会成为社会集中关注的焦点。在14亿多人口奔赴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既是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大事”,也是国家需要仔细斟酌的“民生大事”。何处加,何处减,何处进,何处退需要审慎考量,广泛征集民意。观察者网时评推出“两会·言事”系列,就大家最关心的经济民生话题提问,欢迎大家建言献策,关心自身权益,关注国家发展。】
- 上一篇:今年最强沙尘天气来袭,甘肃酒泉达严重污染级别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