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孩必读
盐城大丰麋鹿大家级自然保护区喜提“户口本”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07

自然资源也能上“户口”了。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首批3个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重点区域名单,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列其中,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先“持证”的生态空间。

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户口本”上,明确规定了保护区所有权人为全民,履行主体为自然资源部,代理履行主体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保护区登记单元总面积 2667.96公顷,国有自然资源面积2667.96公顷,包括湿地 1183.24公顷、草原 297.74公顷、森林 219.60公顷、水流 99.68公顷,其他类型面积 867.70公顷。

自然资源“上户口”,最主要的目的是“摸清家底”。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刘彬向记者解释,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指对自然保护区等一类的生态空间内的山水林草以及矿产等自然资源当作资产进行“摸底”,并清晰界定各项产权主体,明确自然“谁所有”“由谁管”“归谁用”,从而为区域内自然资源有效监管、严格保护和权益行使提供产权依据。

要“摸清家底”,并非易事。刘彬给记者举例子,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很多保护区虽然说有明确的边界,但土地使用权并不完全在保护区管理单位手中。比如,有些保护区的范围内,可能还有附近村子或村民的土地和林地等;或者说,按照相关条例,有些土地属于自然保护区,但管理权却在地方政府。长期以来,自然资源产权不清、权责不明,难免引发一些纠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保护落空,引发“公地悲剧”或“破窗效应”。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改革任务。此后,从构想提出到试点落地,改革逐渐深入。2016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和试点方案审议通过,在全国12个省份部署开展试点,江苏是试点省份之一。2019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印发,次年操作指南出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逐步确立。同样是在2019年,江苏省印发《江苏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将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为省级重点区域2020年首批实施项目。

刘彬认为,在自然资源登记确权方面,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相对较好。2019年7月,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遗,其中就包括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的很多工作做在了前面,尤其是准备申遗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被考虑进去了。”刘彬告诉记者:“比如,像我们的管理机构,在成立早期就尽可能在厘清产权资质上做文章。此外,我们还推动了自然保护区从原来的试验区、缓冲区、核心区‘三区’到一般保护区、核心保护区‘两区’功能划分转变,这样的转变也有利于确权工作开展。”

接下来的工作相对顺利。2020年6月,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实施方案出台。随后,相关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按部就班开展工作。2020年9月,首次登记通告发布;2022年11月,地籍调查报告通过审核;2022年12月,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和盐城市政府网站同时公告首次确权登记结果;3月1日,自然资源部向社会发布首次自然资源登簿成果。由此,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终拿到“户口本”。

从长远看,“上户口”只是一个开始。刘彬表示,“登记确权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确权后保护区的边界和权责更加明晰,可以开展更多探索。”比如,保护区将设置一些界碑界牌来更清晰地划分边界,并通过联防联控等方式加强互动巡视,提升周边区域的保护。此外,刘彬还计划开展更多的普法宣传和社区共建,希望通过与野生麋鹿的保护互动、科普教育等方式,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活化利用,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