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孩必读
听说这届年轻人沉迷“老年人”生活 你也有同款爱好么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7

如果二十多岁的你,喜欢上中医养生、喜逛寺庙、爱看相声、会跳八段锦……你大概率就可以标榜自己是“精神老年人”了。

所谓“精神老年人”,网友对它的定义是:单有一副年轻人的皮囊,兴趣爱好、消遣娱乐、生活习惯都非常老年人。当代年轻人为何会成为“精神老年人”?或许是因为个人焦虑、喜爱传统、身体异常。那么年轻人为何会选择走上“精神老年人”这条路呢?记者为此采访了3位年轻人,来看看他们的自述。

图源:视觉中国

去寺庙看焦虑“病”

——林根,24岁,从事建筑行业

初入职场的我,面对公司无处不在的“卷”,想着应该也要加入到“卷”的浪潮里去。那段时间,我经常加班到凌晨,基本上是公司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但这种“卷”,很难坚持。看到很多人都在努力,我就会想要比他们更加努力,这也让我更加焦虑。

我最害怕听到微信提示音响起的声音和看到微信群里@我的信息,那段时间简直就像惊弓之鸟。父母发现我状态不对后,提出让我跟着去寺庙里逛逛,权当是放松心情。没想到,这一逛就逛出了感情。

在逛寺庙的时候,我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结界,看着庙里的僧人作息简单、规律,步伐都从容不迫,不仅心情平静,动作佛系,还会遇上很多与我年龄相当的人。我与他们聊天、吐槽,相互鼓励,甚至成为朋友。都说“00后是职场整顿第一人”,在我看来,我们去寺庙就是“被职场整顿的第一人”。

前几天看报道,说有相关平台数据统计,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近50%,且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我对此并不太吃惊。我自己基本一个月会去一趟寺庙。去之前,看看平台的攻略。去之后,就关掉手机,放空大脑。杭州的灵隐寺、法喜寺我都去过,我认为是寺庙与我们是双向奔赴的。除了逛寺庙,那边还有买相关的文创产品和美食,逛完了寺庙,再吃上一口“福袋”,简直就是美好的不得了。

遛鸟和养乌龟是“动静”结合的治愈

——彤彤,24岁,遛鸟和养乌龟是她的生活日常

我喜欢养鸟和乌龟。说起与鸟的缘分,是有一天在公园晨练时,一只虎皮鹦鹉直直地落在我手上,怎么赶它都不走,索性就把它养起来。给它搭棚、买食物的过程让我很治愈,就像是给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安家,又像是独生子女的我多了一个弟弟妹妹。其实遛鸟也有不少好处,特别是让我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也让我在工作时候有更多乐趣。

在与虎皮鹦鹉的相处中,我发现它很有灵性,也会认人。如果父母在家,它或许还会靠近他们。但只要有我在,它就会落在我的头顶上。我经常会打开鸟笼,看着它到处飞会带给我一种很自由的感觉,也是我的乐趣之一。

除了遛鸟,我还养乌龟。鸟和乌龟一动一静,是两种极端。乌龟很安静、动作也很慢,我常常能大半天什么事儿都不做,就盯着它从一头爬到另一头。我从不认为遛鸟和养乌龟是老年人独有的乐趣,年轻人照样能养,这只是我们选择的一种相对静态的生活方式。

存袋子是一件很有生活感的事情

——乐乐,20岁,在读学生

存袋子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有生活仪式感的事情。不管是塑料袋、外卖袋子,还是纸袋、礼品袋,它们都有自己的用处。起初,我很推崇“断舍离”这个概念,基本上我认为当下用不到的东西,都会舍弃掉。但慢慢地,我发现舍弃会让我变得空虚,也很浪费钱,所以就转变了思路,会开始无意识地攒一些东西,最开始的是礼品盒和酒瓶,后来是袋子。

一次朋友来家里,发现我的厨房门上挂着一个很大的袋子,里面装有各种各样买东西或订外卖时留下的干净袋子,就对我的行为很好奇,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一个习惯。现在因为自己的这个习惯,朋友们都会打趣喊我“老年人”,但我觉得这不仅是重复利用的好习惯,也是自己希望在快节奏时代里,留下生活痕迹的一种表达方式。我更愿意将“精神老年人”,改为“生活年轻人”。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潮新闻)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