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
-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助力消除数字鸿沟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此前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5%、5.2%和1.1%。但是,中小企业在面临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数字鸿沟仍在

  IDC给数字化转型下的定义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例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和能力,来驱动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重构的途径和方法。其目的是实现企业业务的转型、创新、增长。虽然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仍有部分中小企业被“数字鸿沟”隔绝在外。

  36氪研究院3月8日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2)》显示,仍有79%的中小企业处于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成本受限、转型能力不足、转型路径不清晰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不能转、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注意到,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数实融合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数字技术尚未全面融入到中国实体经济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中,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释放;消费互联网发展快于产业互联网,农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不敢、不会的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过去十年,360在业务中接触过上百万家中小微企业,发现它们在数字化过程中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中小微企业没钱没人没技术,沦为数字化盲区;二是大型企业数字化的路径,中小微企业跑不通。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当前,我国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供给创新能力较低,技术基础薄弱,需求不足。中小企业多多少少都有数字化转型的意识,但如何转型大都较为迷茫,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提质增效的路径不清晰。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平均生存期为3年左右,生存压力大,普遍看重眼前的营销和增收,商业模式较为传统,管理较为粗放,对数字化的需求不迫切。

  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在调研中发现,影响制造业还有另外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主本身对管理流程改变以及企业数据安全防护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害怕对企业的控制减弱甚至失控;再比如老员工下岗安置、懂智能技术的新员工招聘以及培训不能及时到位,造成衔接不畅甚至停产停运;还有软硬件系统升级及其能耗、运维等成本不降反增,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负担等。

  多措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强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此,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建议和提案。

  陈星莺建议,政府多部门协同,整合资源搭建专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和数据等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持续服务,实施一企一策,专业诊断、靶向扶持,引导企业围绕数据开展精细化管理、精益化生产,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更好对接供给和需求,从而增强企业智改数转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同时,她建议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大数据中心。构建有利于数据要素流通的交易规则体系,一方面为企业在公共数据、基础模块、数据传输速度、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等方面提供高质低价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开放数据,建立数据权属认定和交易制定标准规范,从而使企业在根本和长远上降本获利。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庞达则提出,要建立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汇聚政府、服务商、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全面对接企业需求,提供“应用通”“政策通”“培训通”“诊断通”“需求通”等服务,并推出数据码,打造智能升级的“工具箱”、服务商的“资源池”、产业生态的“调度室”、数据流通的“立交桥”和供需协同的“交易所”。同时,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领军服务商,建设一批智能示范工厂,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

  除了政策的引导,刘尚希与周鸿祎则从SaaS的角度提出相关举措。

  周鸿祎表示,SaaS化服务是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的最优选择,也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杀手锏,建议加快推广,把数字化SaaS服务作为重点产业方向进行培育,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的“共同富裕”,做到数字化一个都不能少。一是建议SaaS服务平台能够得到政府更大的推广;二是建议对SaaS生态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三是鼓励地方政府为中小微企业发放“数字化红包”等虚拟优惠券,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取数字化服务的成本。

  刘尚希也提出,将SaaS服务定位为新型产业,完善营商环境。具体来看,可在部分城市通过产业集群规划等方式,支持培养一批SaaS市场的“独角兽”。对投入研发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SaaS公司,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同时,他还提出,引导企业积极上云,提升SaaS应用的渗透率。鼓励各类头部企业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助力SaaS市场生态加快形成。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