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
南京汉服产业如何留在“春天里”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6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随着南京景点人流如织,人们穿着汉服出行的画面又回来了。记者探访发现,农历春节过后,南京诸多汉服体验馆迎来近年来的“最好时光”,周末租赁、写真等业务单量急剧攀升。南京本土汉服厂商亦透露,近期汉服销售回温明显,订单“多且急”。

近些年,国内汉服产业几经沉浮、拐点隐现,如何将这门生意留在“春天里”,南京汉服产业正蓄势待发。

汉服写真:花期约拍火爆,店里人手不够用了

汉服消费:订单“多且急”生态升级:产业已处拐点,是挑战也是机遇积极谋变:“汉服+”或大有可为

“周六有没有人来兼职,会穿汉服,有一定化妆基础的更好。”3月8日晚上,南京某汉服体验馆老板周女士在朋友圈发文。

2018年上半年,周女士在剪子巷开了这家汉服体验馆,经营业务包括汉服租赁和写真。与老门东景区毗邻的剪子巷已成远近闻名的“汉服一条街”,这条500米长的小街上,聚集了超过20家的汉服体验馆。

之所以急招兼职员工,是因为农历春节过后,店里的生意明显回暖。周六为全周高峰期,订单数达到大几十单,是去年同期的几倍。这得益于南京各大景区人气爆棚,带火了汉服体验馆生意。尤其是近期南京城里的樱花、桃花、玉兰花等竞相开放,各类花期约拍安排得满满当当。周女士透露,店里固定员工一直是“3+2” (3个妆造师加上2个摄影师),遇到周末,人手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在另一家汉服体验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年底,老板一口气在剪子巷开了两家门店,其中一家面积超过100平方米。虽然开店时间不长,店里周末单日接单量也能近20单,非周末单日近10单。客户以外地游客为主,“拍一套汉服要花两三个小时,这样的客单量足以喂饱一家中小型写真馆。”前述工作人员称。

昨日下午,记者行走在剪子巷,处处感受到整条街的春意盎然。商家将醒目的店招放于门口,迎来众多年轻男女驻足。几乎每家店铺都可见客户试装、妆造,他们身着或红、或蓝、或粉的汉服,即将行走在莺飞草长的春天里。

汉服消费:订单“多且急”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受到汉服产业回春的,或许是一众南京本土汉服品牌。

姚沛是汉服爱好者,在行业浸淫多年。他表示,汉服指汉民族的服装,从广义上讲,大家把中国古代的服装统称为华服,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服装。尽管圈内有“汉服看曹县”的说法,但近年来南京同样孕育了近10个深受“同袍”(汉服爱好者的互称)认可的汉服品牌。

江海峰是“与子同裳”创始人,在他看来,南京汉服品牌起步早、审美独特,巅峰时期有本地头部企业做到百万年销售额。这在市场分散、群体小众的汉服行业,实属不易。不过,汉服消费深受线下场景影响。过去三年,由于出行受限、穿着场景减少,汉服市场经历了一阵低谷期。自2021年以来,已有多家拥有百万粉丝关注的汉服品牌宣布闭店或重组,南京品牌也难独善其身。以“与子同裳”为例,此前工人加上客服,公司最多有10位员工,后来逐步缩减。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南京从业人员强烈感觉“市场起来了”。南京一家汉服品牌深耕市场六年多,负责人韩女士透露,近期,公司线上店铺每天能接到十几个订单,客户来自全国各地,订单“多且急”。这是因为目前汉服展览、汉服聚会等汉服活动日益活跃,尤其是备受圈内瞩目的“花朝节”如约而至,为了出街庆祝,很多汉服爱好者积极准备新裳,进一步刺激了汉服消费。

江海峰同样称,最近市场回暖明显,店铺咨询量急速攀升。

生态升级:产业已处拐点,是挑战也是机遇

南京汉服市场已现春意,但能否留在“春天里”仍考验不断。

长期以来,汉服行业采用的是小作坊运作模式,韩女士戏称目前自家是3台缝纫机加3个师傅,“业务单量一上来,连老板也在踩缝纫机。”此前店铺的发货周期是一周,由于订单激增,目前发货周期延至两周,仍然因为人力不够,不是所有的单子都能接住。

在她看来,这么多年自家品牌能屹立不倒,得益于稳定的品控、不错的口碑。因此,多款汉服还被知名电视台相中,亮相于各类综艺节目中。“未来还是会继续稳扎稳打,但内心仍然希望,能够把汉服生意做大。目前工作室没有充足的资金,很难扩大生产规模,也很难被资本看中。”韩女士坦言。

不争的事实是,汉服产业已经处于拐点,大浪淘沙无可避免。在汉服市场的发展初期,从业者主要是同袍,彼时沟通、获客成本很低,竞争压力较小。近些年,大批量的汉服新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同于慢工细活的传统汉服店,它们更多采取快速推新的互联网思维运营,缩短生产周期,顺便把产品价格也打了下来。

据介绍,南京汉服品牌普遍走中端路线,如今也被卷进价格战的漩涡。几年前,一件汉服的均价是100-200元(汉服分内外件、上下件),这么多年,大家还是不敢贸然提价。

江海峰直言,“行业有起伏,品牌有进出,市场变化也给南京汉服品牌带来启示。加强产业思维,促进设计、制作、供应链方面的工业化,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积极谋变:“汉服+”或大有可为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汉服爱好者规模达到680多万,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攀升。市场风仍然很大,尤其南京历史悠久、古韵悠长,与汉服之美相得益彰,更是让这一市场充满想象。

记者注意到,南京汉服品牌也在实实在在地谋变,比如积极推动“新汉服”大众化,推出更符合当代穿衣习惯的版型、接受度更高的审美特征、更加丰富实用的穿着场景。如此一来,年轻人也可大大方方地将它们穿到办公室、地铁站、超市等日常场合。

南京英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园园则表示,目前国风潮流势不可挡,不少合作的商家都希望以国风概念营销。在去年的多场活动中,旗下的模特均身着汉服展示产品特征、宣传品牌形象,既可以和行业内其他产品打出差异化,也能吸引更多人的喜爱和消费。这也意味着,汉服产业还可以朝着“汉服+”的思路发展。

南京汉服体验馆同样面临数量激增、扎堆揽客的发展难题。对此,周女士表示,店铺多了有压力,但产生“集群效应”后,对外也会形成更强的宣传合力。只要大家对汉服文化的热情继续高涨,市场就足够大。

采访中,姚沛指出,汉服商家不仅是生意人,也是汉服的传播者,只有在生产、服务上精益求精,才能传递出汉服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盘活汉服生意经。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