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
直击14位湖北科学家走红毯,他们为科技发展做了这些贡献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20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丘剑山

摄影记者 刘中灿

视频剪辑 马星翔

3月16日上午,武汉洪山礼堂的脉搏为科技跳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此拉开序幕。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院士专家走红毯活动是每年科技创新大会的重头戏,今年又有14名科学家走上红毯。极目新闻记者带你走近这14位科学家,看看他们为科技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活动现场

杨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他是第一个走上红毯的专家。“向地下要空间,为国家储能源”。为了填补我国盐岩力学与油气地下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空白,被称为“能源卫士”的杨春和教授及其团队,从零起步,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他曾荣获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杨春和

宋海军,“80后”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8年潜心问道,他跑遍大半个中国,透过亿万年的沧海桑田,捕捉地球前世的真相。15年野外考察,他和团队唤醒沉睡的化石,从一枚碎片揭开了2.5亿年前的“宝藏”化石库。研究成果三次入选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他本人曾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是湖北省青年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宋海军

唐江,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湖北光谷实验室副主任。

瞄准未来智能时代的高端芯片、光电融合等前沿科技,唐江团队协同攻关 “卡脖子”难题,最新研发的国内首款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未来将在通信、安防、物联网、高端制造等重大领域大显身手。此次,唐江及其同事的项目《一维链状半导体的物理性质和光电器件研究》获得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唐江

李志刚,湖北省“双创”团队领军人物、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海外留学归国的李志刚博士,是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2008年成立至今,帝尔激光开发了激光消融、掺杂、转印等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已经成为全球激光精密加工领域领导企业,在光伏激光装备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0%。

李志刚

赵书红团队,猪功能位点液相基因芯片研发与选种选配应用项目组

赵书红女士是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她被称为行走在猪基因组上的“科研玫瑰”,她带领团队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瞄准生猪育种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守护生猪种业安全。“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但是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她的口头禅。此次,赵书红及其同事的项目《猪功能位点液相基因芯片研发与选种选配应用》获得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赵书红团队

赵书红也是首位登上湖北科技创新大会院士专家走红毯活动的女性科学家。活动现场,她接受采访谈到,“走上红毯我感到很自豪,但是我自己做的还不够,都是领导、同事、同行和朋友的支持,才让我站在这里。”她谈到,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投入科技前沿的研究,为我们国家的生物种业的发展,为我们肉蛋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来不断探索,为建设种业强国和农业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江正兵,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

“小小生物酶,大大作用力”。生物酶分子,生物经济的绿色引擎,江正兵教授扎根科研一线,从内部认知这颗“引擎”的神秘微观结构,设计、创制更为高效的生物酶,突破了复杂应用场景因素限制纤维素酶低成本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瓶颈,为我省酶制剂及相关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称号。此次江正兵和同事以及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项目《高效复配纤维素酶创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江正兵

姜卫平,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测绘领域正在由传统“绘地图”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姜卫平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高精度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了北斗1毫米级、实时、自动化变形监测,为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监测提供了新模式。此次姜卫平和同事以及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项目《多源融合的北斗实时高精度监测技术与重大工程应用》获得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姜卫平

李文伟团队,中国三峡集团科技创新部的成员。

一座水电站,缘江而起。一位水利人,守护长江安澜。

为了打破混凝土大坝“无坝不裂”的魔咒,保障大国重器高质量建设与长效稳定运行,李文伟带领团队,进行了“大坝混凝土长期性能演变与耐久性保障关键技术”项目研究,致力于攻克大坝混凝土耐久性、抗裂性提升与保障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并成功应用于三峡、白鹤滩、乌东德等巨型水电站。

此次李文伟和同事以及武汉大学等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项目《大坝混凝土长期性能演变与耐久性保障关键技术》获得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李文伟团队

陈学东,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领军人才。

“赋能机械动力,锻造国之重器”。面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陈学东教授潜心钻研机械动力学和机器人技术,获授权中外发明专利106项,为我国重大装备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荣获了湖北省特级专家、光华工程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此次陈学东和同事及清华大学等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项目《水陆跨域移动无人系统动力学设计与控制技术》获得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陈学东

袁运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拨开云雾遮挡,提升北斗导航‘视力’”。“70后”袁运斌教授长期从事大地测量与导航技术研究,研制出了北斗全球电离层修正模型,成功应用于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为保障北斗全球基本导航定位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大国重器”—北斗系统的应用服务性能。

此次袁运斌和同事的项目《北斗/GNSS精密导航定位的大气效应与系统偏差控制基础》获得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袁运斌

杨文俊团队,杨文俊先生是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科学界的‘大禹’,水生态的‘卫士’”。杨文俊和同事一道,用科技“托”起三峡大坝,截流技术创新成果打破多项世界纪录,他研究的生态防治技术,在重大水利工程、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和典型城郊河湖广泛应用。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用智慧谱写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此次杨文俊和同事以及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项目《三峡工程河库系统生境演化规律及水沙适应性调控》获得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杨文俊团队

江洪团队,江洪先生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心内科主任。

“妙手仁心,护航生命脉动”。江洪医生及团队提出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脑心神经免疫代谢理论,研发了便携式超敏快检系统,并创新建立了符合中国人特点的危险分层体系和预后评估体系,大大提高了该病症的诊治水平。从医30余年间,他完成各种心脏病介入手术40000余例,被评为中国百强名医。

此次江洪和同事的项目《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脑心神经免疫代谢机制及其诊疗》获得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江洪团队

罗俊院士团队,罗俊先生是著名引力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罗俊院士团队测出万有引力常数G国际最高精度,研究成果被写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湖北武汉喻家山下的防空洞由此成为“世界引力的中心”。

罗俊院士和团队扎耕山洞数十年,活动现场,罗俊表示这离不开科学兴趣和科学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呆在山洞做研究,并不觉得累觉得寂寞。科学家的坚持也很重要,一个好的科学家,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一辈子做成一件事。”罗俊说。

此次,罗俊院士和同事及中山大学等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项目《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获得了湖北省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此次奖励中唯一一个特等奖。

罗俊团队

熊有伦,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活动现场,84岁的熊友伦院士最后一个走上红毯。“教书育人半世纪,持续创新贯终生”。熊有伦院士56年来坚守讲台,桃李满园。他在精密测量、数字制造、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为国家和湖北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天,他获评了湖北科技突出贡献奖。

熊有伦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