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芝
离村不离树,上海郊区有一群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古木名树_1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4

在上海奉贤,共有68株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它们长在庭院、小区、乡村里,融于当地老百姓日常生活。

2023年,奉贤以圆梦行动为平台,向全区人民发出共圆“绿色生态梦”的倡议,让越来越多的名木古树,被人们熟知、记挂。

为了照顾“粉妆楼”,老夫妻“离村不离树”

阳春三月是牡丹花的生长旺季。一大早,83岁村民金书林和他的老伴儿王秀琴,便回到了奉贤区南桥镇吴塘村,照顾一株近500年的“粉妆楼”。这株被誉为“江南第一牡丹”的花,只要抓住“春养”好时机,便能再发新芽、结更多花骨朵。

据奉贤地方志记载,这株“粉妆楼”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赠与同窗好友金学文的。“原本有两株,一株是绿牡丹,一株是粉牡丹。绿牡丹在移栽时枯死,留下了这株‘粉妆楼’,因此不敢再移动它。”83岁的守护者金书林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拆迁后的金家老宅,成了一片荒地。这株“粉妆楼”每到开花时,都会有不少枝丫和花朵被折掉。到最后,连花也开不出来了。最终,老夫妻将它“交给国家”。捐了之后,两人还是放心不下。“它身边,总归需要一个天天来照顾的人。只要我有生之年,我要把它弄好。”

作为第二十二代守护者,自老房拆迁后,金书林便决定“离村不离树”,将新家安在1.5公里外的城镇上,隔三差五,老两口骑自行车赶到村里,开启“打卡式陪伴”,至今已有43年。“经过一年四季的养护和管理,也逐年摸索出了养护经验,这两年的长势越来越好。”金书林说,“1992年只开了两朵花,今年一共开出了61朵花,而且新的枝条也抽出来了,我觉得非常开心。”

“我儿子今年56岁,还有4年正式退休。那时候,这个守护者的责任就交给他了。而且,二十四代也有了,二十五代也出生了。我们要世世代代把它守护好。”金书林笑着畅想未来。

奔走呼吁,保住百年素心蜡梅

曹国杰一家照顾的素心蜡梅。

与金书林夫妇的“打卡式守护”不同,70多岁的曹国杰和他的姐妹们采取的则是“蹲点式守护”。

“今年花开得比往年还要旺,这也说明我们几个对它照顾得不错。”在奉贤区南桥镇新建中路88号,一棵品种名贵的素心蜡梅,就是曹国杰的守护对象。它长在庭院里,虽然已近170岁,但依然茁壮。这棵罕见的百年古蜡梅,为清朝同治时期举人曹宗鼐所植。

曹国杰回忆,1996年,奉贤南桥开始旧城改造,这株古蜡梅被划入动迁范围之内。最终,在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同呼吁下,政府将蜡梅周围百平方米区域划为保护区,从而实现了对“江南第一梅”的原址保护。

为了“人树不离”,曹家还决定变异地拿房为就地拿房,并甘愿少拿一套动迁住房,也要守护这棵素心蜡梅。

“每当蜡梅花开,我们都会在梅花树下留下一张照片,它是城市的‘活标本’,也是我们的‘传家宝’。”曹国杰这样说道。

已有14棵树龄较长的古树名木被全部认养

徐晓一家和认养的广玉兰合影。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以认建认养的形式,加入到对名木古树的保护中来。徐晓一家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了新一代“守护者”。

“我们认领的是沈家花园里面的一棵古树,是一棵广玉兰,已经117岁了。”徐晓说,因为种在曾经的奉贤县委办公地,是有名的树,只能“远观不能近看”。“所以2020年初,沈家花园改建开放后,我们第一时间就通过上海绿化认建认养平台进行认领。”

“春天的时候,会发新芽;快夏天的时候,就能开花,很漂亮的。”徐晓的儿子徐振译分享说,“我还学到了怎么浇水、除草,需要用心对待它,它才会繁密茂盛。”

上海市奉贤区绿化管理所汤纪红介绍,目前,已有14棵树龄比较长、长势比较好的古树名木被纳入了上海绿化认建认养平台,并被市民和单位全部认养一空,未来,还将扩充古树名木认养通道和数量。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