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利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报告提出的这一新论断有何深刻意蕴?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4

今年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140周年。140年来,马克思主义因其对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是我们党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新论断,是辩证统一的有机体,完整地揭示了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密码,也昭示着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路径。两个“行”的论断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对新征程上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两个“行”体现了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科学阐明了真理的来源、本质和检验标准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坚守真理的客观性,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就是对自身真理观的证明和彰显。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未能得到彻底、系统的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在超越前人的基础上确立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真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意义上的真理。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类解放的“大时代”任务并未发生改变,但具体的现实不断突破原有的情境,在不同的阶段催生新矛盾与新问题。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规律以全部的历史复杂性为前提,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真理在具体多样的时代问题中也会获得不同的表达,并在具体多样的现实条件中展开为不同的发展道路。寻章摘句、按图索骥、生搬硬套,既无法觅得中国的道路,也无法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责任。

因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科学性的具体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否行,在当下主要取决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否行;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和继续发展真理的勇气,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从“马克思主义行”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既符合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两个“行”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核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传统哲学由于对理论的统一性、体系性、思辨性的过分强调,而消解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双向疏离——现实不再是理论的起点,理论也不具有变革现实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实际生活缺乏精神内容,精神生活也同实践缺乏联系”。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品格。理论与现实不应该是疏离的,而是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理论的彻底性,在于其抓住了事物的根本而具有说服力,并可以通过征服群众的头脑使物质实践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现实以合乎理论理性的方式前进。可见,理论运动的终点存在于现实之中,即以实践结果取代理念形态的自身,理论成为现实,被现实吸收并成为其一部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理论立场,而不是“纯粹的”理论立场。所谓“真正的”理论立场,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直面中国经验与实践,捕捉时代中瞬息万变的东西,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准确提出问题,将作为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规律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转换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需要的理论指导,从而在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发展主题、战略策略等方面有大突破,形成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

“真正的”理论立场,就是要在与现实的激荡中不断激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用新的理论创新指导新的实践创新,在实践与理论的双向互动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本土化。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做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不同阶段中国革命、建设、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用百年辉煌成就向世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两个“行”体现了主体尊重规律与创造历史的辩证统一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都只有在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中、只有在成为主体改造世界的工具时,才能彰显自身的真理性。坚持真理与发展、理论与实践,最终都统一于历史主体的活动中。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规律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革命和历史进步,是两个“行”的关键所在。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透过复杂现象和事实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发掘历史的必然性,并对历史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归纳与判断,从而赋予历史活动以本质层面的合理性,使从近代以来饱受欺凌和屈辱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完成了历史上任何政党都未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出新事物,也创造出社会进步的一个又一个新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活动更新了原有规律赖以存在的条件,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赋予三大规律以新的内涵和形式,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化开辟了广阔空间。简言之,正是在坚持历史规律与发挥主体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中,中国共产党人才得以把握历史主动,使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真理在中国大地上被实现、被深化、同时被赋予新形态,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作者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