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seo优化
专访-代表王春法:国博将推出智慧展厅,计划4月对外开放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08

“智慧博物馆不仅仅是信息化,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智慧管理、智慧展览、智慧服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中国国家博物馆计划推出智慧展厅,预计在4月份对公众开放。届时,大家可以在智慧展厅里看到如何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对文物状况进行监控,以及文物的多元化呈现。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而成。很多人常常会问,走进国博看什么?王春法说:“来国博看中国,我们看到的是历史之中国、发展之中国、奋进之中国、未来之中国。”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中至少要来一次国博,“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至少来国博一次,这将对他一生带来深远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受访者供图

■?谈两会关注

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应加速博物馆立法

新京报:全国两会召开,你有哪些关注热点?会提出哪些建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王春法:我比较关注三个问题,有一些是近些年持续关注的。首先,我们现在有《博物馆条例》,但是没有博物馆法。从规模来讲,按照去年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数据,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有6183家,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态多样。博物馆既有法规在应对考古发掘品配置、博物馆之间藏品交流、文物鉴定和市场交易、智慧博物馆建设、数字化文化产品生产和综合性文博人才培养等方面时能力不足,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将博物馆事业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特别是对国家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应进一步明确,国家博物馆的职责使命是什么,它的文物从哪里来,服务功能是什么,应该纳入法制框架。

第二个是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博物馆建设不能片面追求数量,还要考虑它运维的规律、质量,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的功能,让博物馆实现从数量上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飞跃。

第三个是关注文化文物大数据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向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建设;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安全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国内博物馆界积极行动,纷纷将传统业态逐步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国博也一直在推动智慧国博建设,将文物的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利用等作为主要工作。在推进文物数字化过程中,博物馆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文物的标准分级、文物的数字化展示等。

■?谈文化“走出去”

国内博物馆要形成合力,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新京报:近年来国博在积极拓展“朋友圈”,提升影响力、国际地位和扩大话语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你认为,中国的文博机构应如何适应当前的国际环境,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春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对外国际交流合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把中国的文化元素输送出去。文博领域是一个低敏感度、高亲和力、高触达率的行业,总体来说,目前中国文博的对外交流,“引进来”的多,“走出去”的少。对文博机构来讲,“走出去”不仅仅是形式上“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人理解中国文化要素中承载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以更开放的心态、更自信的立场,用国际化的表达,与国际博物馆同行交流互动,推动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结合国家博物馆自身工作,我们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经验,即广交朋友、打造品牌、善借东风。近年来,国家博物馆构建起了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有近两百家国内外博物馆加入了国家博物馆牵头成立的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博物馆联盟、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亚洲国家博物馆联合会、中日韩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各国博物馆互通信息、互学互鉴,寻找合作机遇。同时,更加注重打造可持续的国际交流合作品牌集群,用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我们推出了“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饮食文化展”等活动,形成了一批系统化、专业化的国际传播品牌资源。围绕元首外交、建交纪念、文化旅游年等重大外交活动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实施的重要节点,举办了“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等一系列配套展览,在阐释中国道路、传播中国理念、弘扬中国精神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疫情期间推出的两期“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也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

当然,推动文化“走出去”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看来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方面,线上传播体系待完善。传播的内容设计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影视资料和互动体验较少,缺乏对内容的“深加工”;传播途径上,对高科技元素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够,数字服务向移动端转移不够充分;传播效能方面,制造海外传播热点的能力不够。另一方面,线下传播合力不足。国内博物馆“走出去”展览的主要模式是双边合作,联合举办出境展览等多边合作较少,应着力推动多元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大家一起讲好中国故事。此外,市场化、商业化渠道有待扩宽。举办国际展览、长期维护海外服务号等成本不低,很多工作目前都是牺牲短期经济效益换取长期社会效益,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注支持,也希望国家能适当予以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受访者供图

■?谈智慧博物馆建设

数字展示让文物“活起来”,让中华文化传播得更远

新京报:刚才你也谈到智慧博物馆建设,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智慧博物馆是一种新的参展方式吗?智慧国博建设有哪些进展?

王春法:现在说到智慧博物馆,往往和信息化“划等号”,这是不对的。“智慧博物馆”,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智慧管理、智慧展览、智慧服务。国家博物馆从2018年开始推动智慧国博建设,我们按照5条技术路径来推进,即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

比如透彻感知,包括对文物的管理要做到知晓文物的各种状况,对观众要做到实时了解,如观众在馆内的位置、行为等情况;对馆舍要做透彻的感知,了解馆里发生的一切;泛在互联则是感知的数据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地汇总上报,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5G全覆盖,无线网络覆盖达到95%以上;智慧融合要求我们更快更好地将多元异构数据汇交起来,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多方面价值。这三方面做好之后,实现自主学习,通过对文物和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知识体系,再逐步地达到迭代提升。

我们一边做研究,一边做应用,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3家博物馆共同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在其中的“国博专场”,我们通过数字虚拟技术展示、8K拍摄并高清呈现等丰富形式,向观众沉浸式阐释了文字对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联手腾讯打造了“手拉手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小程序,设计了与观众的互动创新方式,用户可在小程序在线鉴赏各国博物馆的珍藏文物,增强用户与文物之间的互动,让文物在我们眼前“活起来”。

我们计划在国博推出一个智慧展厅,初步定在4月份对公众开放,届时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博物馆怎样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对文物的状况进行监控,并进行多元化的呈现。

■?谈文创开发

文创产品缩短了消费者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

新京报:近年来,国家博物馆推出多品类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你如何看待文物的创新开发?

王春法:这几年博物馆现代化进程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公众对于博物馆文创的要求已经从“有”到“优”,再到“独一无二”。在这个过程中,国博文创依托丰富的馆藏,不断突破自我,在文物的守护者、当代设计的解读者、受众的倾听者这几重角色下,通过一款款新品缩短了消费者与国家博物馆之间的距离。

国家博物馆致力打造具有鲜明国博特色的文创产品,以“国博衍艺”为品牌,每年推出文创新品超过200款,以“国博美馔”为品牌推出了数十款文创美食,多款产品曾获得国内各类文创奖项,海晏河清香囊、海晏河清茶具套装入选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除了馆内销售文创产品外,还独立经营天猫、京东自营、有赞等线上旗舰店。2023年春节期间,在文旅部指导下,百余款文创产品上线海外购物平台Go Day,惠及海外受众。

我认为,博物馆的文创开发要注重公众互动体验。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在使用文创产品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和体验。例如以宋代《星空图》为元素开发的手工拼插木制音乐藏宝盒、可水洗涂鸦古代兵器玩具、古代兵俑榫卯积木、元宵行乐互动解谜书等都成为了年轻观众最乐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文创产品。国博文物收藏卡更是每个到馆小朋友的必备“神器”,在收藏卡的指引下探索每一个未知的文物,打卡留念。七端阳粽子礼包、月出东山中秋月饼礼盒、四羊方尊考古巧克力、击鼓说唱俑语音导览棒棒糖等文创美食更是让很多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谈“博物馆之城”建设

国博有足够的信心发挥引领、标杆作用

新京报:北京市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建设对北京的城市发展有何助力?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国博会起到什么作用?

?

王春法: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是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留城市文化记忆方面承担着独特的功能使命,对赋能城市未来、推动城市更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认为博物馆对城市发展来说,至少有五方面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即对城市品味的塑造力、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力、对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力、对城市影响的辐射力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北京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我认为这个理念提得非常好,规划明确到2035年建设460座博物馆,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指标。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支持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5家博物馆纳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我对这些都非常赞成。

那么,国家博物馆在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中会发挥哪些作用?一方面,博物馆对城市发展的五方面力量,国博都能够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作为行业发展的标杆,国家博物馆要建设历史长廊、文化殿堂、精神家园和人才高地,对首都建设“博物馆之城”会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也有足够的自信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此外,在“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过程中,国家博物馆也会支持其他博物馆的建设,带动地区博物馆发展,与他们共同策展、开展交流合作等。比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三地博物馆加强了合作,国家博物馆联合首博、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贾宁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