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灵鸡汤
泗泾古镇持续开展“修旧如旧,以求其真”保护与更新—— 匠心修古建 老宅展新姿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7







傍湖影峰入,抱席水如茵。元末明初泗泾名士陶宗仪以一首《南村别墅十景咏》写出了泗泾古镇当年的美。如今,泗泾古镇依然保存了完整的街河格局和传统的水乡风貌,还留存了丰富的历史建筑。正因如此,2012年,泗泾下塘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2014年,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被评为第六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与许多古镇一样,泗泾古镇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也面临着文物保护不善、房屋年久失修、沿街业态凌乱等问题,古镇的保护和更新刻不容缓。20121月,《泗泾镇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获批,泗泾古镇开启了修旧如旧,以求其真的保护与更新之路。目前,泗泾古镇史量才故居、马相伯故居、宝伦堂3家文保单位和程氏宅、孙士林宅、管氏宅等15个文保点已完成修缮,文保单位马泗滨堂和8个文保点的修缮工作预计年内完成。

?

拓展修缮范围??还原古镇风貌

泗泾古镇现存大部分老建筑可追溯至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房龄普遍在90年以上。但依据文物建筑修缮标准,一般来说,只有始建于1920年之前的建筑物才能被认定为文物,这也意味着,除54个文物保护点之外,泗泾古镇的很多老建筑无法享受文保待遇

但经过现场查看,多方专家一致认为,一些老建筑其实也具有保护价值,跟文物保护点相比甚至毫不逊色。泗泾镇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管委会工作人员王继波说。最终,经过勘查,古镇10余处一般风貌建筑从200多处建筑中脱颖而出,被一并纳入修缮。

历经风雨侵蚀,古镇不少老建筑已有劈裂、糟朽等问题,修缮不易。为最大程度实现修旧如旧,施工方从外省市的山村收来一些颇有年头的金山石料、瓦片作为修缮材料,同时就地取材,在一些改造项目的拆除废墟里收集类似的条石、瓦片,整理备用。古镇自带的老建筑材料,完全可以再利用。王继波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原有材料尽可能地应用在建筑物上,修缮人员对一些木结构采用了墩接法,即切除腐朽柱脚,再选取与原木材一样的木料进行墩接,并在表面涂刷保护漆,最后通过加设铁件抱箍,保证严丝合缝又牢固耐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修缮对建筑本身造成损坏,在施工开始前,相关部门对每个文保单位、文保点都进行了采样,对一些重点点位进行拍照采集和记录,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开展监测管理。若房屋在修缮过程中出现损害点,我们会及时记录,若损害程度超出可控范围,则立即启动相应保护措施。王继波说,这样的监测会持续到修缮全部完成,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

发掘独特设计??再现民俗风貌

雕花的梁头、金山石的砌筑、松木质的木构架……这些老建筑的传统工艺皆是泗泾本土风貌与人文情怀的重要印记,非常难得。而在慢工出细活的修缮过程中,还能不时收获更多惊喜。

泗泾古镇的民居建筑呈现格局小、空间紧、结构密的特点,但位于开江中路368号的宝伦堂(汪家厅)却是大户2013年,宝伦堂被确定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经文物专家考证为清朝中期建筑。宝伦堂分为东、西两轴,各阔三开间,天井两侧均有厢房,是清中期的典型二层建筑式样。宝伦堂虽在数百年间几经改造,但依然保存有鹤胫轩、船篷轩、弓形轩、走马楼等多种独特的建筑式样。

在对宝伦堂的修缮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整块石雕结构的地砖,地砖的中央是一块聚水池似的圆盘,四角分别刻有插着三支戟的花瓶、元宝、铜钱、如意,寓意平升三级、财运亨通。古镇修缮中,砖雕和木雕较为常见,但全石雕却不常见,具有非常典型的泗泾本土经商望族建筑特征。王继波说,未来,这块地砖将用玻璃罩加以保护,供市民欣赏。

在始建于民国时期的杨田生宅里,也有一些体现当时民俗的设计被发现。修缮人员拆开二楼的铝合金隔断后,一扇木门重见天日,从事文物修缮40年的专家奚建忠立即发现了它的不同。虽然门很薄,但经过那么多年,木门丝毫没有弯曲,可见其技艺精湛。奚建忠说。走进房间,奚建忠还在砖瓦墙里发现一个洞,洞内有一块可移动的砖块。透过这个洞可以观察后街的情况,说明当时信息很闭塞,也说明当时的治安堪忧。奚建忠说,他曾在修缮嘉定孔庙时见过这样的瞭望台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