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灵鸡汤
国企混改:主业净利润考核成燃眉之急_1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21

仟江水商业电讯(3月21日 北京 裴少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国企聚焦主责主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这为2023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指明了行动方向。

国企混改:应瞄准主业净利润!

两会召开前,国资委刚刚召开过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对中央企业进行净资产收益率等系列指标考核。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近日公开发表该会宋志平会长的文章强调,上市公司要“主业突出”“提升公司的价值,回报股东的支持”。

综合各方面信息分析,未来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越来越强调其价值创造效能。那么,目前我国的国企混改,在这方面做得到底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以中证指数公司推出的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指数板块内100家上市公司经营数据做样本进行分析。

整体来看,这100家上市公司基本营收和主业净利润不错:营收总和为109058.31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营收规模为1090.5831亿元;其扣非净利润总额为9117.87亿元;平均每家扣非净利润规模为91.1787亿元。

但是,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却发现,上述100家国企主业经营与主业净利润存在严重分化现象。

其一,有52%的国企主营业务净利润低于10%。

在这52家上市公司中,扣非净利润与营收规模之比小于1%的企业有7家,占企业总家数的7%;大于1%小于5%的企业有27家,占企业总家数的27%;大于5%小于10%的有18家,占企业总家数的18%。

其二,有48%的国企主营业务净利润甚为丰厚。

有28家国企主营业务净利润在10%至20%间,有10家国企主营业务净利润在20%至30%间,有13家国企主营业务净利润在30%至40%间,有3家国企主营业务净利润在40%至50%间,有1家国企主营业务净利润超过300%。

提升市场主体的价值创造能力历来是改革攻坚的难点问题。对上述100家国企净利润数据进行样本分析不难发现,本轮国企混改的任务挑战,仍是如何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

从实践看,目前国企混改工作确实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对中国企业联合会旗下机构发布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名单”进行补充数据再调研发现,有30家上市公司已在执行混改,这30家上市公司虽然绝大多数都不在中证国企改革指数板块内,但其主业净利润率多数低于10%。

截至2023年2月底的最新数据,中企联名单上的30家混改国企(上市公司)营收总额为13769.97亿元,平均每家营收近459亿元;已经公布相关数据的28家企业其扣非净利润合计864.44亿元,平均每家扣非净利润30.87亿元。

也就是说,中企联确认的这30家已在执行混改计划的国企,其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平均只有10.74%左右。

对这30家混改国企逐一补充最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还发现:有18家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在10%以下,占企业总家数的60%。在这六成主业净利润较低的企业中,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不足1%的有4家,占企业总家数的13.33%;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在1%至5%的有8家,占企业总家数的27%;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在5%至10%之间的有6家,占企业总家数的20%。

除此之外,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数值较好的有12家,占企业总家数的40%。其中,3家数值在10%至15%间,4家数值在15%在20%间,3家数值在20%至22%间,2家数值在46%至48%间。 

上述四成国企(上市公司)主业净利润率较为丰厚,不排除是混改起到了价值创造的催化作用——若混改不能催化价值创造,或发生价值消弭作用,那么混改的效能便值得商榷。

国企混改:大难点仍是降本增效!

以“A股上市公司营收规模100强”中的国企作调研样本分析(公告数据的取样日期截至2023年2月底),以下现象值得关注:

部分国企营收规模巨大且成本控制较好,主业净利润率能够给人带来惊喜,堪称表率。但部分国企虽名声在外且营收规模可观,实际营业成本却高得惊人,最终能贡献给股东们的主业净利润若与营收规模相比,则少到让人脸红。

先看主业盈利能力的对比情况。

截至2023年2月末,就已公布的财报数据统计,在“A股上市公司营收规模100强”排名前20的企业中,净利润率在20%以上的国企有19家。这19家国企的平均净利润率为34.13%,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为32.18%。

同是位列“A股上市公司营收规模100强”名单,却有35家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净利润率低于5%。与前述19家国企相比,这35家国企的价值创造低效能特征明显。具体情况如下:有3家净利润率为负数;有7家净利润率大于0小于1%;有1家净利润率大于1%小于2%;有9家净利润率大于2%小于3%;有8家净利润率大于3%小于4%;有7家净利润率大于4%小于5%。

再看营业成本的消耗能力对比情况。

净利润率排名在前20名内的19家国企,总体营收规模约5.19万亿,营业成本约2.92万亿,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约为56.31%。

而净利润排名靠后的35家国企,其营业收入总和不到12.44万亿元,成本却高达11.28万亿元,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为92.20%。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营业成本的高涨正是造成国企净利润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除此之外,对上述净利润率较低的35家国企进行科研投入强度分析发现,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值,很多都在0至1%间。按照此种科研投入力度发展,国家队的科技自立和科技自强从何谈起?

身处“A股上市公司营收规模百强”名单上的企业全都堪称翘楚。这些企业,尽管所处行业各有不同,但作为市场主体,其追求价值创造的精神信仰和职责立场应该是一致的。

总之,若要解决国企大而不强的难题,或者想通过混改提升国企的价值创造能力,降本增效是必由之路。

混改2023:如何啃下硬骨头?

降本增效喊了许多年,执行起来为什么这么难?

首先,人工薪酬、股权激励、员工福利等都是刚性的,抬上去皆大欢喜,降下来民怨沸腾。近年来已公布的反腐败案例证明,国企用人内部繁殖现象屡禁不止,有些国企领导绞尽脑汁多给自己和员工发福利,用股东利润回报换取内部民主评议的高分。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国企管理层尚未统一建立净利润达标考核奖惩机制,也没有统一建立岗位人均净利润指标考核奖惩机制。

其次,由于考核指标有待优化,而且考核力度参差不齐,有些国企管理层大胆实施过度竞争备货策略,导致企业备货量畸高,有些国企甚至出现高库压现象。

在前述净利润低于5%的35家企业中,有的企业库存与营收比已攀升至50%至80%间。这还是A股市场营收规模百强企业的库存情况。那些营收规模进不了A股市场百强的上市公司,其库存积压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笔者据交易所公开数据收集整理出一份“A股上市公司库存百强名单”(有不少是国企)。数据分析发现,在这份名单上,存货与营收之比大于100%的上市公司已达53家。这些企业,比值最低者超114%,比值最高者超3300%。

这53家上市公司,除极少数归于船舶、航空、工程机械等特殊领域外,其余大多分布在房地产市场,已为国家宏观经济风险管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众所周知,不少企业经济案例昭示,库存和应收应支账款往往是滋生问题的黑箱:有些企业管理层往往会利用地方政策差异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倒库做账,循环抵贷,虚增资产或营收,须高度警惕。

国企混改应为国民经济安全健康发展服务,更要为股东创造价值。要实现这一目标,所有国企都应该全面学习贯彻落实近期国资委组织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严格围绕“一利五率”目标,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而对那些“不听招呼”“消极懈怠”的“低效混改者”,监管方完全可以从“高成本运营”的企业高库存查起,聚焦主业净利润的价值创造目标,对国企管理层尤其是第一责任人的绩效严肃考核。

(本文作者裴少铭,首发于2023年3月21日出版的中国工业报,此为作者授权发布传播)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仟江水电讯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