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工科理科化”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以我本人的经历来说一下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1

【本文来自《曹德旺等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署呼吁:“工科理科化”现象亟待扭转》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工科理科化”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

以前是怎么做的?

以我本人的经历来说一下。

我所在的工科大学和相关工厂形成若干对“亲家”关系,学校每隔几年就有人去他们工厂去任职,补充其技术团队,同时大学老师帮助企业解决相关工程难题。

大学专业教研室每年都派大四学生去工厂去实习,为期2个月乃至3个月,这些工厂轮流去,三年一轮换。相关费用都有这些工厂赞助,来往车票,实习期的岗位锻炼安排和生活安排,都由工厂负责。实习期结束后,每个学生要写一篇至少15页的实习总结,带队老师要交给工厂一份汇总报告以供参考。

这样,就形成了共赢。

本人当年在实习期间,经常请教老工人和生产干部,最后总结得到的三个问题,还是很经典的:

1)生产线多为间断的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不到国外同行的1/3.

2) 产品质量不如国外同行,国内的不合格率达到1%到2%,国外同行的则在千分之三,乃至万分之五。

3)先进技术掌握在美日欧,国内的产品性能只能达到国外的50%左右。

所以当时我暗下决心,将来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国内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起来,不低于国外先进水平;同时把质量管理改进,把产品质量达到国外最高水平。

参加工作后,我就想法设法地把间断作业串起来,全力推进流水线作业,减少搬运等无效动作,通过研究工段节拍和工位节拍,改进流水线生产效率,提出设想,和伙伴们一起尽量制造新的自动设备来代替人工。

同时,在产品设计上,最可能增加防错结构,并在生产线上增加防错 装置。生产前,强调新员工的操作培训,质检的巡查和抽检,通过统计技术来判断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等等。

通过固定的产品检测,尤其是特性功能和寿命检测,来验证和提高新产品的产品设计和配方、工艺等。

这三十年来,就是这样过的。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