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4
【本文来自《我曾自负地认为,参加奥赛考上985是自己智商高,后来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只参加过物理选拔赛,而且还是初中的,拿了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最后学校只安排了第二至第六名去参加县市级的选拔,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仅就初中阶段的物理奥赛而言,感觉和智商没什么必然关系,只要你物理学科的基础比较扎实,就能搞定一部分考题,而大部分人之所以没能冲过去,其实是吃了跨学科的亏,比如我参加的那次选拔,很多人都倒在了物理学科与几何学科的交叉上。只要解题时能想到运用一点几何与代数知识,很大一部分同学都能把整张试卷写完并取得一个好成绩,只是很多人在考试时思维被禁锢了,或者没那么大的胆子,不太敢在试卷上运用几何学方法去添加几条辅助线来解决物理学科的问题。
人的智商当然是有些差距的,但这个差距对于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说,都远没有达到所谓的“天才”与“普通”的差距,甚至对于我们大部分无明显智力缺陷的人来说,智商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前几年公司的几个同事闲得蛋疼,一起去参加了一个智商测试,大部分人都集中在90至115之间,个别人得到的评估在126至135之间,但在实际工作中,其他同事在处理某些业务上的能力显著超过我——如果一定要扯智商的话,专业、专注、胆大心细才是真正的智商 ,其他的都是自娱自乐,都是扯淡。
很高兴作者能从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我们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敬佩作者“哪怕会挤占了我孩子的空间”也愿意支持进行教育改革的立场,许是与作者的求学经历有关,是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资源的差距给不同地区的孩子们带来的影响 。
只不过,我们的眼睛不该只盯着高等教育的不平等。
高等教育不平等之所以被大家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高等教育不平等”问题所累的人会在大家能看到、能听到的地方不停地呼吁、呐喊,但实际上,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不平等则影响了更多人的命运,但遗憾的是,他们这群人没有多少精力去呼吁、去呐喊,而且即便是发声了,也通常会被一些人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加以羞辱。
在我的中学阶段,像理化这一类的学科 ,基本谈不上什么实验,连上课使用个手动幻灯机都显得很奢侈(整个学校就一台,后来坏了,就再也没有了),所有的课程内容基本靠学生们脑补,整个中学阶段 ,只有在毕业会考时才会被允许进一次实验室接几个灯泡,制备一试管氧气,以及我直到现在也没有使用过显微镜……
而其他文科的教学就更简单,老师在课本上划几条线,早晚自习不停地朗读背诵了事,我们的英语不仅有中式口音,甚至还是河南口音。
而且,即便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情况也没有改善太多,小学阶段的师资力量仍然非常缺乏,初高中的教师倒了基本都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仍然很难说他们当中有多少合格和负责任的,初中的辍学率年年走高。我家乡现阶段初中升高中的入学率甚至比我当年还要低,哪怕镇上有一所自称是“农村教育托底者”、几乎没有什么分数要求的高中,孩子们也不太愿意去读。
因为学生和家长们都明白,那没有意义,去了那所高中,三年后你的高考成绩也就是三百多分 ,不如早点儿去学开挖机,反正你高职毕业后多半仍然要开挖机。
但这群孩子本该有更多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