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七局张业勤

2025-07-19 浏览次数 1

水电七局张业勤主导的智慧水利建设项目实践

项目背景与目标

项目位于长江中游支流区域,面临防洪标准低(现行10年一遇)、河道淤积严重(年均淤积量达120万立方米)、生态流量不足三大核心问题。

关键技术指标

防洪标准 提升至20年一遇
河道清淤量 规划清淤总量480万立方米
生态流量保障 维持年均15天/天,最小3.0m³/s

创新技术应用

智能监测系统

  • 布设62个北斗监测点(含5个高精度GNSS站)
  • 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采样频率达1Hz)
  • 集成AI视频分析系统(识别精度≥98%)

BIM全周期应用

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精度±0.5m),实现:

  • 施工模拟(覆盖12个关键工序)
  • 材料优化(节约钢材用量8.7%)
  • 进度管控(偏差预警响应时间≤2小时)

生态修复成效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创新采用"阶梯式生态护岸+沉水植物群落"组合方案,具体包括:

  • 种植芦苇、菖蒲等本土水生植物(覆盖率≥85%)
  • 设置人工鱼礁(总投抛量1200m³)
  • 建立鸟类观测站(记录物种32种)

水质改善数据

监测指标 改善幅度
溶解氧(DO) 提升至5.2mg/L(+18%)
氨氮(NH₃-N) 下降至0.15mg/L(-42%)
总磷(TP) 控制于0.08mg/L(稳定)

未来优化方向

根据《水利建设技术规范》(SL 37-2011)要求,计划在以下方面持续改进:

  • 建立数字孪生平台(覆盖全生命周期数据)
  • 优化生态流量调度算法(响应时间≤15分钟)
  • 研发自清洁型生态护岸材料(抗污效率≥90%)

参考文献

1.《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9-2010

2.《生态水利工程技术导则》SL/T 736-2018

3.《智能水利监测系统技术要求》水利部令第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