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国教程
印度为什么没有老龄化问题,应对得当还是现代化程度不够?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4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严重的老龄化时代,开端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的19世纪中叶。

2018年,全世界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7.05亿,超过0-4岁幼儿数量6.8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老人数量超过幼儿数量。

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51次会议发布的《世界人口趋势报告》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上升一倍有余,达到15亿,占总人口的16%。而同期0-4岁幼儿数量基本保持不变,65岁以上老人数量将是0-4岁幼儿数量的两倍多。

值得特别重视的还有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快速增长。1990年,全世界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数量为5400万,2019年升至1.43亿,几乎增加两倍。预计到2050年,80岁及以上老龄老人将达到4.26亿人,2100年更是高达8.81亿人。

但人口老龄化这一历史进程,并非近几十年才突然出现,其实从人类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踏入现代社会之初,既已悄然开始。

国外学者Ronald Lee研究认为,人类近代工业化之初的1800年,人均预期寿命仅为27岁,而同期总和生育率高达6.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4%,而说明当时的人类社会生得多,但不得寿终的更多,故而老龄化程度很低。

此后每过一百年或者五十年,尤其是进入到20世纪后半叶,人类社会的预期寿命都会上升一个台阶,而生育率则下降一个台阶,两者共同导致老龄化率快速上升。

1900年,人均预期寿命30岁,总和生育率5.2,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4%。

1950年,人均预期寿命47岁,综合生育率5.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5%。

2000年,人均预期寿命65岁,总和生育率2.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

2050年,人均预期寿命74岁,总和生育率2.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6%。

2100年,人均预期寿命81岁,总和生育率2.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1。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近代工业革命发源地的欧洲国家率先老龄化。法国早在1865年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当时法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随后,瑞典、英国、爱尔兰、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步入老龄化社会。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长期和平时期,在为人类带来宝贵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速了全球老龄化的进程。

首先是欧洲国家在二战后迅速老龄化。从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来看,1960年德国为德国为11.47%,法国为11.65%,英国为11.77%,1980年德国为15.65%,法国为13.92%,英国为14.95%,

在人口停滞乃至负增长、而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欧洲各国的老龄化在上世纪90年代后加速。200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德国为16.49%,法国为16.06%,英国为15.89%,

2020年这一数据进一步上升,英国为18.7%,法国为20.8%,德国为21.9%,欧洲成为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大洲。

与欧洲隔着大西洋遥遥相望的美国,在二战后迎来1946-1964年的婴儿潮,累计出生了7600万婴儿,而且吸纳了大量欧洲、拉美和亚洲的大量年轻移民,使得其人口结构相较欧洲年轻许多。

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80年代,由于出生率大幅降低,美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1960年为9.08%, 1980年为11.56%,2000年为12.33%,2020年为16.6%,预计2030年将达到20.3%,老龄化速度一路加速。

我们的邻国日本,老龄化速度远超欧洲和美国。从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来看,1960年为5.62%,远低于同期欧洲和美国水平1980年为8.91%,仍显著低于欧洲和美国(德国15.65%,法国13.92%,英国14.95%,美国11.56%)。到了2000年,日本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达到16.98%,已经与欧洲国家几乎持平(德国16.49%,法国16.06%,英国15.89%,美国12.33%)。此后日本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速,至2020年高达28.4%,一跃成为全球第一。

同时日本于2008年迎来人口顶峰1.28亿人后,于2009年开始进入持续的人口负增长过程,2021年人口为1.26亿人。

如果追问,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发生老龄化,尤其是高度老龄化,或许可以归纳出一个社会特征组合,即“长期和平环境+前期高生育率、中期和后期生育率断崖式下降+从前期贯穿到中期和后期的医疗社保体系不断完善”。

一个国家在发展前期,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迅速提高,国民生育意愿大增,生育率出现高峰,为未来数十年奠定了一个高基点的人口数量和老后人口规模。而到了中期,由于国民生活压力增大,经济增长缓慢乃至停滞,国民生育意愿断崖式下降,生育率也随之大降,导致新生儿数量大大减少,叠加前期生育率高峰的人口进入老年,整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就会不断趋于老化。

同时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老龄化显著的国家,普遍从前期开始就逐渐建立起完整的医疗社保体系,并在中周期不断完善,使得国民的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也不断提高,因此也导致老龄化愈加严重,甚至向高龄化(80岁以上老人占比越来越高)发展。

从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来看,这一数据在二战后不断延长,由1950—1955年的46.96岁升至2015—2020年的72.28岁。而部分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更是达到百岁以上,根据统计,2007年出生孩子的预期寿命,日本为107岁,美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均为104岁,英国为103岁,德国为102岁。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老龄化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因为其医疗体系完整,社会保障完善,人们拥有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和医疗条件,其人均预期寿命自然就会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生活成本高昂、个人尤其是女性自我价值凸显,导致生育率不断走低,两相叠加,老龄化水平自然越来越高。

而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则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结构年轻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高,但由于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人均预期寿命较低,多在60-70岁之间,而且死亡率较高,因而老龄化在发展中国家不成其为问题。

以印度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例,人口已经超过中国,但预期寿命却远低于中国,年龄结构也远较中国年轻。根据公开信息,2022年3月4日中午12点,印度人口规模达到14.1565亿,超过中国的14.126亿,正式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17年印度老龄化报告》称,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15年的8%上升到2050年的19%,这个老龄化程度远低于中国2015年16.15%、2050年35%的水平。至于人均预期寿命,权威杂志《BMC公共健康》上的一篇报告披露,印度孟买的国际人口研究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该国的男性和女性在2019年时的预期寿命分别是69.5岁和72岁,而2020年则锐减到了67.5岁和69.8岁,分别下降了2年左右。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2021年预期寿命78.2岁,比疫情前2019年的77.4岁高出0.8岁,比印度高出10岁上下。

当然,上述老龄化的进程,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长达数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国际和平环境。因为一旦发生战争,无疑会让一个国家损失大量的宝贵生命,而老年人由于生存能力和恢复能力弱于年轻人,更可能受到战争的摧残,从人口结构上看,反而有可能让一个国家老化的人口结构变得重新年轻。

而且,长期和平环境可以为粮食扩大生产和建立完整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充裕的发展空间,而粮食和医疗,无疑是每个人尤其是老年人最底层的刚性需求。

所以也可以说,老龄化本质上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之后越来越进步的一个主要表征。

毕竟每个普通人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拥有更长的寿命,这难道不正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吗?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