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人物
近20位专家把脉山东职业教育:把“金点子”转化为发展“金钥匙”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21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3月17日-18日,“高端智库看山东”2023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山东开展。来自全国近二十位高水平专家实地走访调研多所高职院校,为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

近年来,山东省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服务力贡献力日益增强、标志性成果硕果累累,两次入选国务院表扬激励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山东样本”。

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专家们先后走访了解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等地。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生正在课堂上学习如何修复文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摄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孔祥敏介绍,近年来,该校扎根齐鲁大地办教育,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产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专业建设优势凸显,育人质量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下一步,将全方位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为该校乡村振兴学院点赞的同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政策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郭建如表示,乡村振兴学院不仅仅是院校和教师服务的平台和载体,还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只有更多的学生选择与乡村有关的产业进行创新、创业、就业,乡村才能有更大的活力。

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秘书长郭庆志建议,在人才培养上,职业院校要培养“红、黄、绿、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红”是红色文化,“黄”是传统文明,“绿”是绿色技能,“数”是数字化素养。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学育人成果显著。专家们走进该校,具体调研了数字校园、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学校特色。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学生正在课堂上进行炼钢生产仿真认知系统的学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摄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左海青介绍,一直以来,该校坚持专业强校、人才兴校、质量立校,坚持生态发展战略,累计为行业和区域输送了高职技术技能人才10余万人,实现由“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未来,将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从未来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的角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建议,随着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尝试绿色转型,作为冶金类特色的职业院校如何更紧密地与其结合,可以进行更多探索。

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冶金行业的人才评价与人才派遣机制,“未来可考虑建立学生的终身教育规划,同时建立学校的人才派遣公司,由此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的增值以及高质量发展”。

在威海职业学院,专家们了解了校地企合作新模式、成果导向培养平台、课岗融合人才培养、真实生产引领教学等特色做法。

威海职业学院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电商知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摄

威海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耀华介绍,作为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该校同时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坚持用优势专业对接优势产业、特色专业对接特色产业,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升级,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经验,创造了样板,作出了积极探索。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需要跨界,而跨界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所突破。威海职业学院的混合所有制确实做了有益的探索。下一步如何复制这种经验,推广到其他区域学校去,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山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石忠建议。

针对各位专家的建言献策,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委教育工委)二级巡视员朱传纲表示,山东会充分吸收采纳、落地实践,把来自专家的“金点子”,转化为改革发展的“金钥匙”,推动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调研行活动由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国研智库、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厅共同主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