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芝
帮员工应对困难,促经济转型复苏,中企助斯里兰卡逆势中焕发活力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9

【环球时报驻斯里兰卡特约记者 王一同】今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的国家之一,斯里兰卡的“一带一路”项目遍地开花,但目前当地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债务违约、物价高涨、民众生活艰辛,“一带一路”项目成为当地促经济、稳民生的重要动力。日前,《环球时报》记者在斯“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科伦坡港口城经济特区(以下简称“港口城项目”)进行实地探访,了解中国企业如何在斯里兰卡经济危机下逆势发展,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帮助斯里兰卡这颗“南亚明珠”焕发新活力。

危机下的中企“温度”

“能加入港口城项目是我极大的幸运。”已经在该项目工作7年的珊妮·佩雷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经济危机下,我的很多朋友都失业了,而我不仅有稳定的工作,还能升职加薪。”

珊妮住在距离科伦坡20公里的莫勒图沃,每天上下班往返车程需要约2个小时。据她介绍,去年斯里兰卡燃油短缺时,车辆在加油站加油需要排队两三天,公共交通几乎瘫痪,公司则免费为员工提供通勤车。经济危机期间还给员工家庭发放食品等慰问品。“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中国企业的温度”。

港口城项目是中企在海外开发运营的首个“经济特区”,由中交集团所属中国港湾投资建设运营,通过填海造地形成土地269公顷,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

根据管理咨询公司普华永道评估,港口城项目在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和城市运营三个阶段中,将为斯里兰卡吸引超过97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该项目为斯政府增加超过5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并将持续为当地创造共计超过4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为经济危机期间当地人民的就业与生活提供保障。

解决人才外流的答案

“我是中产家庭出身,经济危机爆发后,本地很难有就业和发展机会,所有跟我关系密切的朋友和同学都已经移民海外,如果不是加入港口城项目,我也会是移民海外的一分子。”尼萨尔·卡鲁纳伯勒是港口城项目的一名部门经理,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从工作中能深切体会到,港口城项目在斯里兰卡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将会成为斯里兰卡的‘国家名片’。”

《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斯里兰卡,旅游、航运和服装制造加工是最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这些产业在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中受到巨大冲击。港口城项目对斯里兰卡的意义在于帮助其完成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从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转变成服务于整个南亚的区域金融中心。

“港口城项目基于斯里兰卡经济复苏、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质量升级的现实和未来需求量身定制。”港口城项目招商与市场部经理李兴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通过与国际、国内多家智库研究和调研,项目确定了信息技术、离岸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专业服务、信息教育、休闲旅游等六大支柱产业。”

伴随斯里兰卡逐步实现产业转型与经济复苏,这张“名片”未来将会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发展。“港口城项目是解决斯里兰卡人才外流的答案,未来我的朋友一定会因这一项目归来。”尼萨尔说。

走出危机的引擎

作为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斯里兰卡的进出口极度不平衡,进口额一度达到出口额的两倍以上。港口城项目一定程度上帮助斯里兰卡平衡进出口额,并通过吸引外资缓解经济危机。

“为了走出经济危机,外国直接投资是必须的,在这一点上,(斯里兰卡)政府与港口城项目的目标高度一致。”港口城项目副总经理图尔西·阿鲁维哈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作为‘经济特区’,该项目不仅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而且是100%的外向型产业平台,这无疑对斯里兰卡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李兴介绍,从全球地域的角度看,港口城项目可以填补迪拜与新加坡之间的金融服务空白。未来,港口城经济特区将成为服务于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国际经贸合作新平台。“港口城项目将成为斯里兰卡走出危机和未来发展的引擎。”尼萨尔表示。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