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故事
《三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4

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大刘的黑子,也不是无脑粉。两部小破球我都看过,感觉非常好看,也很认同大刘在作品中展现出的万众一心对抗灾难的集体主义精神。《三体》我没有看过小说,只是看了电视剧,也只看到第五集。我原本带着极高的期待,但是这五集电视剧看得我屡屡出戏。倒不是说故事不精彩,而是《三体》中对科学家、对科研体系的认识完全是错的,让我感觉故事特别假。

?

《三体》中塑造的科学家都是一些心思单纯、性格懦弱、精神脆弱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自己的观点被证否了就认为物理学不存在了,寻死觅活要自杀。但现实中的科学家完全不是这样。中国的科研流程大致分为项目立项、科研经费审批、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等四个步骤,科研成果发表之后再以发表的论文为依据申请新的科研项目,形成循环。要做科研,首先得有项目,得能拉来科研经费。科学家也是人,也要交房贷车贷,也想往上爬也想捞一点。更何况处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什么样的人能拉来科研经费不言而喻。那些学术带头人不一定是学术水平最高的,但一定是能拉来项目拉来科研经费的。拉来科研经费,然后找人组团队做科研,最后将科研成果归到自己名下。那种完全和世俗不沾边的单纯的人反而申请不到科研经费做不了学科带头人。这些人都是团队里干活的,有了科研成果也只能署名第二作者。《三体》里杨冬、汪淼这类人在现实中根本做不了国家纳米实验中心主任或粒子对撞加速器项目负责人,更大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研究员。

?

另外,剧中实验失败就认为物理学不存在了,就绝望自杀?这一点简直是匪夷所思。剧中用粒子对撞机验证的弦理论只是一个猜想,而不是一个被验证过的物理理论。类似的理论还有很多,比如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弦理论被证否远谈不上物理学不存在。剧中用粒子对撞机证否弦理论这件事在现实中真实发生过。前些年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就做过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和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匹配程度较高,与弦理论的预测相背离。结果出来之后大部分人转向研究规范场论,少数人认为对撞机能量不够大忽悠中国花两百亿人民币建一个能量更大的对撞机,结果被杨振宁老先生直接否掉了。因为实验结果与预测不匹配就自杀?这种事根本不存在。

自杀这种事在国内更不可能。学科带头人在乎的不是他验证的理论一定对,而是他能持续不断拉来科研经费,让团队有活干有钱花。因此这种事情在国内的标准应对流程应该是实验失败之后先发表一篇声明。声明的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社会公众应该对基础研究更宽容,二是实验失败是因为科研经费不足。然后在原来的科研经费申请材料中金额一栏后再加一个零,重新提交上去。

现实的案例比比皆是。以探测暗物质为例。星体围绕星系公转会产生离心力,星系对星体会产生引力。按照物理学基本定律,引力和离心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星体才能维持在一个近似圆形的稳定轨道上。但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边缘星体的公转速度远大于其维持稳定轨道的速度。离心力大于引力,这些星体应该飞出星系才对,但这些星体依然维持在稳定的公转轨道上。于是科学家们猜测存在暗物质产生了更大的引力,以平衡超出的离心力。国外找了五十年没找到,于是国内炒冷饭继续找。国内先后启动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高纯锗阵列直接探测暗物质实验”和“PandaX实验”。“悟空”号原计划在轨运行3年,没有找到暗物质,延长服役到6年。“高纯锗阵列直接探测暗物质实验”和“PandaX实验”也都没有找到暗物质,也都追加申请了科研经费开启了二期实验。“PandaX实验”负责人在媒体采访中发表过与上文提到的声明类似的观点。从未听闻这些项目组内有人因为没找到暗物质而自杀。

?

还有,剧中科学家发现了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就惊惧崩溃,这一点也完全背离现实。剧中宇宙背景辐射闪烁完全背离物理学常识。与之类似的完全背离物理学常识的现象在现实中也有,这就是宇宙加速扩散现象。各位读者如果向天上抛一个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初始动能会转化为引力势能,速度会变慢。两个星体相互远离也存在相同的过程,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相对速度降低。宇宙扩散也是如此,在引力的作用下,扩散速度应该逐渐变慢。但是科学家发现137亿光年以外的宇宙扩散速度逐渐加快,而且距离越远加速度越大。这个现象也完全背离物理学常识。发现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并没有惊惧崩溃。2011年,发现这一现象的两位物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第五集密云观测站的沙瑞山观测到宇宙背景辐射波动之后的反应不应该是惊恐,而应该是兴奋。这意味着他有了重大科学发现,离获奖不远了。而汪淼给申玉菲打电话也不应该是歇斯底里,现实中更可能的是先探一探申玉菲的底,再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更接近现实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申博士您好,我已经观测到宇宙背景辐射闪烁了。这太不可思议了,您是如何做到的?这是一项伟大的科学成就,必定彪炳史册。您为什么不把这项成就公开呢?您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可以帮您完成立项、申请科研经费,您看方便的话咱们可以探讨一下未来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

最后,《三体》的剧情貌似是申玉菲用逼死科学家的方法阻碍人类科学水平进步?这个剧情设定简直太幼稚太愚蠢了。这些科学家都是各国重点保护的人,有一两个自杀倒还罢了,数量多了必然会如剧情里演的那样引起国安部门的警觉。阻碍人类科学发展根本不需要这么露骨,只需要暗中帮助一群庸才发现一些离奇科研现象,树立他们的学术地位,让这些庸才掌握科研经费审批、期刊评审和职称评定等权力就行。这些人为了维持自己的学术地位,一定会排挤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提拔自己的同学、学生甚至亲人,形成学阀。科学创新意味着学术地位重新排列,会严重损害学阀的利益。所以这些学阀会竭尽全力阻碍科学创新。那些搞科研创新的人没法立项,申请不到科研经费,甚至连科研成果都发表不了。科学创新就会被彻底扼杀。这要比杀人有效得多。

比如暗物质只是解决星体公转速度过快问题的一个猜想,人类花了几十年时间花了大量科研经费和精力都未找到暗物质,这个猜想很有可能错误。但是这个猜想涉及上述三个研究团队上百人的学术生涯和数十亿的科研经费,因此不用暗物质假设解决星体公转速度过快问题的论文在国内几乎无法发表,也不可能申请到任何科研经费。

如果这个例子太具体,也可以从宏观角度盘算盘算。中国有14亿人口,每年招收一千多万大学生。无论是总人口基数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都比1680年的英国或1905年的德国多数十倍,每年科研经费投入也不少,但是在学术垄断的压制下中国却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科研成就。所以说现实远比艺术更精彩。扼杀人类科学进步,不是《三体》小说的想象,而是正在发生的事。

?

?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