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免费为困难群众看病,山东一乡村医生52年“收获”40多万元欠条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9

今年74岁的戚凤亭,是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杜堂镇杨店社区的乡村医生。17岁卫校毕业后,他就选择背起药箱穿梭在老家村庄的大街小巷。一年365天,每天天一亮他便出诊。52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守在治病救人的一线,对于困难家庭、孤寡老人他免费就医,收获了40多万元欠条,几百面锦旗。

他的坚守让村民们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搁,先看病后付钱,没钱可以免费治疗,他成了村民们的“健康守护神”……

52年收获40多万元欠条

戚凤亭的诊所和大部分的乡村诊所一样,坐落在村镇马路边上。一楼外屋是诊所,里屋是他休息的地方。上午9点多,诊所里看病的人就排起了长队,戚凤亭胸前挂着听诊器,一会为坐在面前的患者听诊,一会到药房去开药,忙得头都没空抬。

在诊所二楼是一个类似储藏室的地方,堆放着各类中西药,在屋子的脚落里放着一捆捆处方单,也算是“白条”。这些“白条”是戚凤亭从医52年来收获的欠条,有的已经因搬家被弄丢了。一张张打开,有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有的则是最近几年的,加起来大约有40多万元了。欠条大部分是村里的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留下的,他们因得病来到戚凤亭的诊所,又因没钱买不起药,戚凤亭得知情况后总是会免费看病开药,不仅如此,对于孤寡老人,他还会定期上门为他们听诊查体免费开药,直到老人身体恢复健康。

“生命比医药费重要太多了。”戚凤亭说,遇到困难家庭,他从未想过向他们伸手要钱,看着一捆捆欠条他反而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帮了有需要的人。

戚凤亭的储藏室不仅“白条”很多,锦旗也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戚凤亭都会收到几十面锦旗,至今加起来也有几百面了,还有一张张的荣誉证书,被装了满满3个袋子。

不论远近患者有需要就上门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工作条件是艰苦的,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深夜黎明,只要患者有需要,戚风亭就会肩背药箱,奔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

87岁的李思温是土生土长的杜堂镇杨店社区人,也是戚凤亭的“老客户”,他平时和老伴李荣花两人居住在社区里。李荣花前些年患有青光眼,是戚凤亭免费为她治疗,叮嘱她去医院看病,目前眼疾已经恢复。老人年纪大了,患有高血压等老年病,让戚凤亭放心不下,所以每周无论刮风下雨,他总要抽出一天时间,去老人家里看看,为他们测量血压,拿点中成药。

提起戚凤亭,李思温就一直竖着大拇指,并连连点头,“凤亭是个好人,为我们健康他没有一点私心。”李思温说,之前社区没有水泥路,下过雨路上都是粘脚的泥巴,走起来鞋底能被粘掉,即便如此,只要老人有需要,冒着大雨戚凤亭也会拿着药箱赶到老人家里看病,而这并不是一次两次。

最远的时候,戚凤亭骑车子去过曹县免费上门问诊开药,由于距离较远,往往需要一大早就出门傍晚才能回家。一天下来喝不上水吃不上饭都是常事,但这些他都没觉得辛苦,反而心里乐滋滋的,看病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也成了他生活的信仰。

“那年冬天下大雪他去病人家里看病,回来冻得脚上起了冻疮淌血水。”戚凤亭的妻子邵玉芝回忆过往,觉得心疼又不解,丈夫为了看病人有时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我也劝他别这么卖命,但他总是说,自己的家幸福不算幸福,大家健康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服务百姓健康永远在路上

“我其实是个普通人,只是利用自己学习的专长,做了每个人都会做的事儿。”戚凤亭在谈及自己做好事时,轻描淡写。做了一辈子的乡村医生,戚凤亭几乎没什么存款,即便如此,每年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他还会每个人给1000块钱“助学金”,让他们好好念书。

如今,戚凤亭两个儿子都陆续入了党,在卫生室担任医生,两个儿媳也加入到卫生室从事医护工作。2003年,戚凤亭的外甥在他的感召下也放弃到大医院工作的机会,来到他的卫生室干起了乡村医生。

52年从医,戚凤亭免费治病救人成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他高超的救人技术也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有的甚至驾车从外地赶去找他看病。家里人也都开始支持他的工作,他多次被省市评为优秀基层医务工作者,成了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人。

“路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他也伸手去帮,社区志愿服务他总是第一个报名,他就是这样的人。”戚凤亭的儿子戚洪波这样理解父亲,他觉得为别人做事儿比为自己做事更开心更有成就感。

初春万物复苏,天气渐渐暖和了,在杨店社区的小路上,一个白色的身影背着药箱走在路上,村民们和他打着招呼,他也在问候着村民的身体健康......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