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梦想
案例分析创业公司如何颠覆传统巨头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8-02

 创业公司怎颠覆传统巨头?来跟着想要一起看一看被新技术颠覆的巨头公司,摩托罗拉“贵族没落”,诺基亚“英雄迟暮”,百年柯达申请破产,索尼、松下和夏普“家电之死”,英特尔“一个时代终结”……这些恐龙级别的大公司最终陨落或被颠覆。

不颠覆自己就会被他人颠覆。错误的投资、缺少战略、技术落伍……巨头陨落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新技术浪潮下,孤芳自赏,拒绝创新。

1、摩托手机没落:被谷歌收购后再被“边缘化”

继去年8月份的裁员风暴后,近日,摩托罗拉又开始了“裁员第二季”。据悉,目前摩托罗拉中国区包括研发、销售、技术等还有约1000人左右。

第二轮裁员计划执行后,摩托罗拉移动中国区的员工将保留200人左右。从销售量上看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似乎一直在给谷歌拖后腿。被谷歌收购后的摩托罗拉到底怎么了?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摩托罗拉一直扮演着通信领域拓荒者的角色,创立了无数的第一。1969年7月,人类从月球传回的第一句话就是通过摩托罗拉的无线设备实现的,阿波罗11号飞船安装了摩托罗拉的无线应答器。

1983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摩托罗拉生产全球首部商用手机。1984年,这款被俗称为“大哥大”的手机进入了消费市场。在随后的模拟通信时代,摩托罗拉和爱立信在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市场平分天下。而在手机终端市场,摩托罗拉则是绝对的老大。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的模拟通信转向数字通信的大潮中,“傲慢”的摩托罗拉因为在模拟时代的巨大优势而导致其过于自信,错失了全球GSM大发展的机会。

当年正值GSM与CDMA两种数字标准争夺市场的阶段,也是摩托罗拉在模拟时代的全盛时期,拥有全美手机市场60%的份额。依托摩托罗拉彼时的地位,它认为只要自己支持哪一方,哪一方就能最终胜出。

不过,随后GSM在全球的需求暴增让摩托罗拉措手不及。特别是在中国这一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政府最终选择上马GSM项目,对摩托罗拉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随后,摩托罗拉开始在GSM方面一路追赶。“但是此时的MOTO也遭遇了执行力的难题。”前摩托罗拉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摩托在中国被诺基亚赶超的时候,……摩托作为老大只有4款,产品一拖再拖,最终地位不保。”

而随后,摩托罗拉又遭遇了产品定位错误的问题。2004年推出的RAZRV3产品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摩托罗拉复兴的希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摩托罗拉在之后对该机型定价一降再降,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业内人士分析称,摩托内部把后续的产品研发也都集中在V3的吃老本上,“等到V3系列也卖不动的时候,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到了2007年,多年累积的问题全面显露。比如平台过多、执行力不够,又比如内部官僚体系化。当时摩托罗拉内部拥有手机厂商中最多的产品线,既支持Symbian,又支持WindowsMobile,还有Linux+java等等,并且各自为政,难以协调。

“当一家企业成长为大恐龙之后,它总会因为无法及时的调整自己而走向没落。摩托罗拉走到今天这一步,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失误。”一位前高管在回忆摩托罗拉近年的历史时,无比感叹。

创业公司颠覆传统巨头创业公司颠覆传统巨头

这家有着83年历史的公司已经被不断拆分重组。摩托罗拉的创新精神让它开创了汽车电子、半导体、手机等多个产业,但随后的命运却是不断分拆出售。比如2001年,摩托罗拉分拆了国防业务部门。2006年,摩托罗拉分拆汽车电子业务。

2011年初,它刚被分拆为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两家公司。现在,摩托罗拉移动又被董事会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谷歌。

但种种迹象表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重点是看重其拥有数量庞大的专利而非品牌。被收购后的摩托罗拉在谷歌内部逐渐的被“边缘化”,当谷歌自有品牌的硬件部门逐渐消化了摩托罗拉原有的专利、技术和用户后,这个老品牌很可能会不复存在。

2、诺基亚弃塞班结盟微软:孤注一掷难见转机

作为昔日手机王者的诺基亚错过了智能机发展最好时机。然而孤注一掷的与微软合作,诺基亚确信自己找到了出路。然而诺基亚一方面承受着WP机销售情况不佳的尴尬,另一方面,它还要面临“盟友”微软对自己的若即若离和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扶持。

要知道WP并不是诺基亚最辉煌时期的装机系统。作为手机系统的昔日王者,塞班系统已于今年初停止开发。

2013年1月24日,诺基亚公司对媒体宣布诺基亚808纯景PureView将会是最后一部塞班手机,这意味着,正式发布于2012年2月27日MWC2012展会的、拥有4100万像素卡尔蔡司认证镜头的史上最强大智能拍照手机,成为了Symbian的绝唱。

这件事情,意味着成立于1998年,在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和Psion四家公司共同合作下成立的塞班公司,在经历了14年的兴衰之后,终于画上了休止符;同时也意味着,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也终于百分之百微软化。

诞生于1999年的塞班系统,在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出现前,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也在手机界留下了很多堪称经典的手机机型。不过,由于在应用体验上无法与IOS和Android相媲美,因此后期用户纷纷流失。

电信业分析师付亮认为,塞班系统对智能手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通信网、互联网、软件融合方面,一直未能找到合理的共赢路径,被IOS、安卓超越,最终在诺基亚内部也被WP平台更替。

销售数据显示,诺基亚第四季度塞班手机的销售量是220万台,仅为基于WindowsPhone系统的Lumia手机销售量的一半,而在全球智能机市场上,塞班手机的份额也只剩下了2.6%。

有媒体分析称,放弃塞班尽管让诺基亚放下了一个包袱,但却显示出埃洛普决策从一开始就有失误:诺基亚曾经是有机会的,假如它能迅速完善塞班的API,倾尽一切力量建立一个开发者社区,为开发者提供帮助,建立一个应用市场。诺基亚应该知道当时还有1亿的塞班用户在等着他做出努力,而他就是那么冷静看着塞班死去。

很多人把诺基亚颓势归结于她的CEO埃洛普。作为执掌诺基亚的第一位非芬兰籍CEO,埃洛普的上一份工作是在微软领导Office软件项目,他在智能手机和供应链方面都缺乏必要经验。现在看起来,他为诺基亚这家手机制造商所设定的道路-以抱定一个操作系统作为前提条件并试图以此获得竞争-并不是正确的做法。

早在上任之初的四个月间,埃洛普将复兴目标称为“找到下一个打败苹果、Android和微软的新产品”。但他错误地抛弃了诺基亚的优势:硬件、设计和营销,并试图押宝在一个新的操作系统上,期望它能异军突起。“在合作之初,大家都以为微软和诺基亚会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一位诺基亚中国的管理人员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情况是,虽然埃洛普是从微软出来的,但他对这次合作的掌控并不如想象当中的那么强。”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