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50年演艺路,徐松子在舞台上、影视剧里,也在社区和邻居一起演话剧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7

话剧《俗世奇人》上海站后台,徐松子像个小女孩,她的手袋印着巨大的玩具熊。入行50年,她出人意料地直来直往,“舞台可以让我年轻。影视剧里总演老太太、婆婆妈妈,素颜上镜,把我还弄老了。舞台就不一样,它可以遮瑕、遮年龄、遮皱纹。你想自己多大就多大,别太装嫩就行,演起来还挺开心的。”

40年前,徐松子在电影《芙蓉镇》演出女干部“李国香”,深入人心。这几年从《咱们结婚吧》《老有所依》到《人世间》,她一直是“不好搞的婆婆妈妈”。生活中,徐松子快活、通透,说话不假思索,像机关枪一样利索。

没有刻意抖京剧的范儿

在话剧《俗世奇人》里,徐松子扮演酒婆,一个爱喝酒的女人。在冯骥才小说原著基础上,编剧黄维若又给酒婆加了一重京剧名角的身份。

虽为东北人,徐松子滴酒不沾。为了演酒婆,她在家喝黄酒找感觉,“酒里加点话梅、姜丝。酒婆有三分之一醉态、三分之一清醒、还有三分之一京剧元素。”一个多月里,徐松子每天练习水袖,唱《霸王别姬》,“中国戏曲学院的朋友点评我,挺有角儿味道,没有刻意抖京剧的范儿,抖了就土了、特别业余。”

祖忠人 摄

在上海演着《俗世奇人》,徐松子远程指导在北京的剧团同伴。徐松子所在社区推出剧团已有12年,她和邻居一起演《雷雨》《日出》《原野》《哈姆雷特》,一直演到北京保利剧院。“最近我们在演《龙须沟》,台前幕后有一百多人。专业演员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各种角色于一身,我们剧团演员身上只有一个角色,他演王二麻子,就是王二麻子。”

3月《俗世奇人》在上海演毕,4月14日、15日将亮相深圳,中间的一个多月,徐松子把不少时间花在社区剧团上。她是导演,根据演员特点修改剧本,还兼职服装设计、化妆。

祖忠人 摄

爱动脑、爱操心的习惯,在徐松子年轻时就有。《芙蓉镇》试镜时,徐松子创作“李国香一人在家吃饭”小品,“通过一只蚊子把李国香的性格给体现出来,眼神、动作和思维逻辑都挺上路的,吃着饭,开始打蚊子,越打越生气。”她自豪地笑起来,“现在让我设计角色小品,我没准都想不出来这样的情节。”

把角色带到生活中

1986年拍摄谢晋执导电影《芙蓉镇》,改变了徐松子的演艺路。作为国产电影里程碑作品,《芙蓉镇》围绕小镇卖米豆腐的胡玉音及其周围人物展开。徐松子饰演小镇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后来当上“四清”工作组组长、公社主任、县委常委,因为嫉恨做个体生意比自家饮食店还好的胡玉音,处处为难胡玉音。

《芙蓉镇》是徐松子的第一部电影,那时她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上三年级。考入中戏前,她是长春鼎鼎有名的话剧演员,“一直演善良、温柔、受气的美丽女主角。看完《芙蓉镇》小说,我发现自己根本演不了。”

刚进《芙蓉镇》剧组,徐松子喜出望外,“饰演胡玉音的刘晓庆是大明星,男主角姜文刚演完《末代皇后》,我第一次拍电影,还是个学生。”她开心,谢晋却不开心了,“谢导批评我,哪像是芙蓉镇一把手?李国香跟胡玉音说话,怎么能满脸堆笑?她的态度应该严厉、蔑视、居高临下。”排戏时,谢晋要求徐松子坐在导演椅旁,培养“李国香”的自信。

《芙蓉镇》在湖南湘西永顺县王村镇拍摄,有原始森林、石板街、吊脚楼和清澈见底的河流。演员们在半年内不许回家、不许请假,谢晋定期抽查演员笔记。

徐松子至今保留着那时的笔记,她用手比划形状,“像书一样大的黑色硬壳本,有几百页,先写角色思考,边拍边写。我还会画场景,比如电影要火炉子,我给炉子配上椅子,还要有把手的椅子。”平时徐松子一直穿着李国香的衣服,学妇女干部走路,吃饭说话都像电影里一样,“按照谢导要求,把角色带到演员的生活中。”

40岁时,徐松子首次执导电视剧《走过冬天的女人》,潘虹、方青卓等主演。徐松子与潘虹相遇于谢晋执导的《最后的贵族》。潘虹是女主角李彤,徐松子真正坐到了导演椅旁边,成为场记。在《走过冬天的女人》里,潘虹摇身一变成为下岗女工,“潘虹特别关注新闻报道,我们一起根据当天的新闻现场改剧本,没有什么分镜头,就开始拍,全景,然后切中景、近景,接着转镜头。”

话剧明星与电影新人

《俗世奇人》是徐松子第二次登上上海话剧舞台。1999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大剧院版《日出》,朱茵、周野芒、许承先、张名煜、娄际成、嫩娘等明星济济一堂,徐松子扮演翠喜。事实上,徐松子是舞台老将,17岁进入长春话剧团,1979年因在话剧《救救她》饰演迷途知返的李晓霞而获奖。《救救她》演了数百场,剧照集结成连环画出版,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1982年,27岁的徐松子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这让她拍戏时比一般演员更有思辨意识,“舞台有框,酒婆在‘框’里演,电影没有‘框’。”

她在《芙蓉镇》拍的第一个镜头——李国香讲话,“旁边都是山,无遮无拦,怎么演都不对。我下意识去帮电工拿线,缓解尴尬,在话剧剧组,演员什么都干。”谢晋制止了徐松子,“不许帮任何人的忙,就演你的戏。”话剧遗留给徐松子另一个习惯——直面观众。在《芙蓉镇》片场,每次她下意识正面对着镜头,谢晋都把她的肩膀扳过来,“身体不要太正,忘记镜头。”

谢晋是个内紧外松的导演,他要求演员不许回家,天天抽查笔记。但在镜头前,他从不过多要求徐松子,“一定要从这儿走到这儿,定点必须准确,这些都没有。他让镜头追着演员走。”徐松子分析,“当时我是电影新人,被要求毫厘不差,我会很紧张。谢导盯着摄影师,如果我的走位准确度差一点,摄影师能给找回来,所以我很自在,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导演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培养自信。”

第一次演电影,徐松子较真,十年舞台经验也让她有自信辩一辩,“有时为了一个镜头,我和其他演员争起来,跑到谢导那里,让他做裁判。谢导听了,觉得有道理,居然还会改剧本。”

过了40年,徐松子还记得,剧本改的是李国香和王秋赦深夜同饮的戏,李国香忍不住狠狠抽了他一下嘴巴。剧本原本没有打戏。徐松子犯嘀咕,“短短三五分钟,仇人怎么能够变情人,李国香要打他一个嘴巴,发泄,演戏得把逻辑理顺,就像《俗世奇人》里酒婆为什么要唱戏、为什么舞水袖,一定都要弄清楚。”

“王秋赦”一开始不愿挨打,两位演员争到谢晋面前,“谢导就笑,哄‘王秋赦’让我打。我打了四条,把他粘的假痦子都打飞了。”为了演好这场戏,徐松子喝了酒,“我从来没有喝过那么多酒,把痦子打飞以后,我一下醒了。拍完戏,导演给了我一片安眠药,第二天问我睡得如何,我说挺好,他告诉我,安眠药原来是维生素C。”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