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门事件
澳区全国-委员陈季敏:期待澳门首位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8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范安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3月11日下午圆满闭幕。新任澳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秘书长、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秘书长陈季敏与会期间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就加强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教育、推动澳门深入参与国家航天事业建设等问题发表看法,强调“向世界讲好中国制度优势、向祖国内地讲好澳门故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中国青年的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陈季敏同时表示,期待澳门首位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环球时报:作为新任的澳区全国政协委员,请您具体阐述一下您提案的内容,以及为何聚焦这两方面?

陈季敏:今年两会,我准备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教育的提案》,一个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跨区域人才共享”机制的提案》。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举,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高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主阵地,“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已成为全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板块,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是一个鲜活案例。加强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教育是向世界讲好中国制度优势、向祖国内地讲好澳门故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中国青年的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牵动各方。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发展既有政策、经济、社会与科技方面等重大利好,同时又面临着社会制度差异、科技研发转化率不足等挑战,在各地不断出台优惠政策激烈竞争抢夺人才的情况下,为维持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吸引力,保证人才净流入而不流失,同时从“抢人大战”过渡至“跨区域人才共享”,引进、用好、留住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益,加速构建一体化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环球时报:您曾带领澳门青少年多次参观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北京航天中心等,让澳门青少年现场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孩子们的反馈如何?您认为近距离感受中国的航天发展将给澳门青少年带来哪些启发和教育?

陈季敏:“中国的航天器飞得多高,中国人的头就抬得多高。”2003年以来,为加深澳门青少年认识祖国在航天科普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了解国家多年来付出的工作及努力,在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帮助下,我们组织澳门青少年航天科普夏令营,后又增设冬令营。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支持这项计划。澳门青少年报名踊跃,他们透过活动接触航天科技知识,学习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珍惜青春年华,努力钻研学问、献身科学、为国服务。

作为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秘书长,我曾数次亲自带团前往多个航天基地。戈壁滩上,天气酷热,气氛也热烈。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之下,不少参加夏令营、交流团的同学告诉我,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一批批澳门青少年怀爱国爱澳之心、立报国兴澳之志,为今后人生道路储备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环球时报:您所就职的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了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它的成立背景、涉及内容和意义?

陈季敏: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在回归初期,澳门科技大学成为港澳地区最早参与国家首个深空探测高科技航天项目,并适时获得嫦娥1号、2号飞行器探测月球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澳门科技大学成立太空科学研究所,并在2018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挂牌成立“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天文与行星科学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度参与国家深空探测计划,承担多项国家任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如嫦娥系列探月任务、天问系列探索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祖国太空科学与深空探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努力培养国家所需的行星科学高质量人才,组建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同时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充分利用澳门的独特优势,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星科学研究中心,打造国际间行星科学高水平学术交流合作中心,塑造中国航天科技面向世界的视窗。

环球时报:您认为澳门将从哪些方面更加深入参与国家的未来航天事业,是否有可能从澳门选拔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

陈季敏:近年,澳门更加积极参与国家航天事业。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国家航天部门和澳门特区政府共同主导,由澳门科技大学具体实施,筹备发射澳门首颗科学卫星。经过三年多准备,今年澳门即将发射“澳科一号”卫星,用于精密测量地球空间磁场的卫星。

航天及其相关产业代表国家尖端科技,通过高科技成果转化与转移,可与澳门发展多元产业和商业需求深入结合,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比如,推动航天高技术项目与金融、保险等领域合作,促进航天成果产业化培育和转移,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推动航天科技在澳门“一国两制”新实践中,在横琴深合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结出硕果。

去年国家宣布选拔、培训第四批预备航天员,给予澳门一个载荷专家名额,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工作。这一喜讯振奋了澳门各界,澳门受到国家特别关照,正吸引更多澳门优秀人才投身航天事业及相关高技术产业。因此,不少澳门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报名参与载荷专家澳门区的选拔,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派出“种子选手”。我们十分期待澳门首位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环球时报:未来您还将重点做哪些工作?

陈季敏:为国家科技发展建言献策,是我未来努力的一个重点。澳门回归以来,得益于中央的大力支持,从科技的旁观者转变为现在的积极参与者。在十多年时间内,经科技部批准,除了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先后在澳门成立四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涉及中医药、半导体、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野外科学观测等领域,这些基础研究是澳门产生“高水平科技”和“硬科技”的重要来源,也令澳门成长为珠江口西岸现代科技的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他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快将澳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科研部署与经费投入,一并纳入国家层面统筹考虑,可推动澳门深度参与国家科技事业,引导澳门融入国家科技发展大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