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人生
基层医院人手不足怎么办?复旦上海医学院、交大医学院“掌门”这么说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0

访谈嘉宾:

范先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大副校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

王珏: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普陀区副区长

朱同玉: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

基层医务人员量与质均需提升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这主要针对基层医疗体系中的什么问题?

朱同玉:针对的是当前最大短板——基层卫生人力资源不足。这几年,我去外地一些城市调研,发现不少社区卫生中心的硬件不错,有B超也有CT,但医护人员的水平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存在着设备好但没用好的情况。

此外,家庭医生的主动服务精神还要进一步加强。我们有个比喻,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是在下游救治落水者,社区的家庭医生就是在上游筑牢堤坝。我们不能只单纯考核家庭医生的签约率,还要考核他们的服务到位率。

王珏:目前,社区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高。按照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需求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位,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更需要的是全科医生、慢性病专科以及中医科医生。然而从数量上看,院校每年培养的相关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基层机构的招录需求。同时,由于薪酬待遇等原因,基层岗位的吸引力不足,基层医疗机构面临保持队伍稳定的问题。再从质量上看,我们所期待的高水平、复合型的医疗卫生人才依然比较稀缺。

“向上走”与“向下沉”共同发力

记者:我们该如何解决基层优秀医务人员不足的问题?

朱同玉:从医生角度来看,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医联体的制度优势,通过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传帮带”、社区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打通“向上走”通道,进一步提高基层的诊疗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科技赋能,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往下沉”。目前我们医疗领域信息化水平提高很多,有了不少先进诊断手段,但感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新技术的敏感性还不够。很多新技术包括新的化验诊断手段、智能化手段,在大医院已经普及使用,建议通过教学方式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早日掌握。

范先群:希望上级管理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为“以岗选人”开出“绿色通道”,助力社区卫生机构引进人才,同时要对引进的人才及时纳入编制管理,增强人才的归属感。此外,建议通过科学分析,进一步完善基层医护人员的薪酬分配体制,积极推动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为考核指标的绩效分配评估机制,凝聚基层卫生机构的发展动力。

王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资源配置、政策执行上构建统一领导、运转高效的人才流动通道。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打通各层级“壁垒”,鼓励医务人员在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交流互动、多元补给,从而培养和引进更多知预防、懂治疗、能应急的复合型人才。

让基层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

记者:现实情况是,即便优秀的医务人员来到了基层工作,但也存在留不住、待不久的问题。

王珏:医务人员是医院的“第一资源”,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留住医生、留住好医生、调动全体医生积极性是我们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在薪酬、岗位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统筹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间的绩效工资水平。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评价考核机制、优化分配比例,重点向一线岗位医务人员倾斜,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我相信,通过多措并举,畅通基层医生的发展通道,提升基层医生收入水平与职业成就感,能够让优秀医务人员肯下去、留得住、能成长。

范先群:在薪酬激励的同时,我们需要制订更多关心关爱制度。管理部门可以对基层优秀人才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例如解决心理健康关怀、配偶职业发展、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基层工作无后顾之忧,促使更多骨干人员愿意扎根基层。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医护的职称评审体系。职称晋升可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放宽学历要求,酌情考核论文发表等科研条件,将考评重点聚焦在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朱同玉:我注意到,在我们国家,高水平医生经过规培后几乎都留在大医院,因此不同层次医疗机构间存在较大的能力差。而在国外,全科医生多在大医院进行正规培训,之后部分继续留在大医院发展,另一部分会下沉社区,承担起社区医疗保障任务。

还有,我们能否参照国外模式,仿照我国私立医院的建设,试点成立私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高水平的医生在那里坐诊,丰富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系。我相信,一旦大教授、大医生常驻基层了,病人信任度高了,就有利于将病人留在社区,把宝贵医疗资源留在社区。当然,私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收费上、服务上要符合规范。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