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共享
马上评|扫码点餐到底方便了谁?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6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对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和快餐店进行了暗访,发现有8个品牌的小程序会索要消费者的手机号。其中,“CoCo”和“沈大成”问题最为突出,如果消费者拒绝提供手机号,则无法进行点餐。对此,广大消费者想问的是,既然已经到店取餐,商家要手机号还有啥用?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换言之,在扫码点餐中,商家应按照最小和必要原则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强行要求消费者提供手机号的做法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扫码点餐模式第一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先前,不少餐厅只提供扫码点餐,不提供人工服务;之后,消费者发现要扫码点餐必须要先关注商家的公众号;还有商家在扫码点餐里悄悄地把纸巾筷子酱料都设置成“必点”。扫码点餐,为何总是槽点满满?

道理很简单,扫码点餐模式的主动权一直掌握在商家而非消费者手中。尽管有关部门会及时对商家进行约谈、整改,但只要商家“有意”,其总能在扫码点餐中玩出新花样——出问题了,改一改就行。

另一方面,消费者维权的成本依然相对较高。虽然广大消费者如果遇到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或不当使用,可以拨打12345向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举报,亦可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反映,但会较真的消费者毕竟是少数——如果不授权、不扫码就没法点餐,大多数消费者可能还是会选择“忍了”。

回过头来看,扫码点餐到底方便了谁?诚然,在客流量较多的情况下,消费者自行用扫码点餐效率更高。但事情也没这么简单,首先是老年人群体使用智能手机并不熟练,往往在复杂、花哨的界面上捣鼓半天也没能搞定点餐;其次是网络环境一旦不佳,消费者用在刷新菜单上的时间可能远超想象;最后是扫码点餐在无形中也断绝了消费者与商家的交流,比如推荐的菜品、适合的数量等一系列消费者想了解但无法在手机上详尽介绍的信息都无从得知。

说到底,消费者点餐本来就应该是商家提供的服务,不是一句“自助”就能被省略的。扫码点餐的流行,与其说是因为技术的进步,不如说是商家出于降低人工成本的考虑——很多门店虽然有人工点餐服务,但不设置专职点餐员。

其实,即使要通过网络点餐,也完全可以由服务员使用店内的设备代劳,或直接为消费者提供专用的点餐设备。如果做不到或不愿做,何不老老实实提供一张纸质餐单?这样一来,扫码点餐可能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隐患自然也就不再存在了。

“顾客是上帝”的理念不会过时,科技“以人为本”的宗旨也不能被抛弃。无论如何,扫码点餐节省的成本不该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