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门事件
比有用没用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情寄托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17

 断舍离是近些年流行的词,最初源自日本,从居家整理到人生哲学,都可以用断舍离来讲。购物的便捷和各种促销活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于是我们的家里被越来越多的物品占满,变得拥挤。有些东西我们能轻易地舍弃,可那些花费了我们大量精力和金钱买回来的东西可不是说舍就能舍的。

 
我有个朋友是非常恋旧物的,总是舍不得扔东西,即使这些东西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仍然会保留下来,放在一边。用他的话讲一是因为对这些旧物有感情,轻易舍弃就意味着对那时自己的一个否定,二是这些都是花钱买的,舍不得钱。我问他:“你如何解决家里愈加拥挤的状况?”他笑笑,“想买东西的时候控制自己呗,尽量少,学会断舍离。”
 
大人可以用理智控制欲望,会用实用性、值不值去判断东西该不该扔,可却不用这样的理由去说服家里的小孩子。
 
我女儿的房间常被毛绒玩具,芭比娃娃,各种贴纸,手工作品占据,为了显得宽敞一点,我会让她自己收拾房间,可她收拾之后和收拾之前差别不大,我看不过眼,就帮忙整理,常会扔掉一些我认为没必要的东西。就是这样代办,常让她们情绪崩溃,哭泣不止。
 
我说:“同样的公主画你画了三四张,你选一张留下,其他的扔掉吧。”
 
她说:“不一样,她们在做不同的事情,去的地方也不一样。”
 
我说:“这些芭比娃娃缺胳膊少腿,不能玩了,扔掉吧。”
 
她说:“缺腿也能玩,她的头还很漂亮。”
 
我说:“毛绒玩具也太多了,收起来或送人几个吧?”
 
她急地摇头:“不要送人——这个都是我玩过的,没人要,那个收起来吧。”
 
看到我扔掉她做的手工作品,她哭了起来,“这个我还要呢!”不管我怎么说这个手工剪纸做残了,没粘好,她都觉得挺好,不同意扔。收拾半天,东西还是那么多,我很恼火,丢下一句“不管收拾你这些破烂了!”
 
她也不开心,内心可能觉得妈妈就是过来抢她玩具、毁她心爱之物的大坏蛋。我们闹了别扭。
 
老公听到我们的争吵,拍拍我的肩膀说:“别生气了,她还是小孩子,不懂的什么是有用没用。”
 
我说:“你看房间乱得还像个房间吗?帮她收拾还这个不许,那个不让扔的。”
 
老公说:“确实很乱。但你要明白她没请你帮忙收拾,你让她收拾,她也收拾了,只不过没达到你的要求,你想想是谁的错?”
 
我对着老公干瞪眼,他接着说,“她的房间确实乱,你可以跟她讲怎么收拾更好,但别动手管。值与不值孩子和咱们的标准不同。重要的是咱们以后给她买东西的时候,要三思,啊!当然包括我!”
 
是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大人和孩子对于事物看法的不同。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更注重的是需要不需要,值得不值得,对于孩子而言,则更注重这个物品在其内心的分量,和给物品带来的感受程度。
 
丢了一颗糖的孩子,不仅仅哭地是少吃一块糖,而是老师给与他的奖励,是他的自豪。明白了这点,家长就不会斥责孩子的大惊小怪和不值得,不是糖的问题而是内心的失落感,知道从哪个方面去安慰孩子了。
 
当家长带着嗤之以鼻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没用玩具”,就是在远离孩子的世界。
 
成人和孩子的世界,由于接触范围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差异,也相对较大。并且成人和儿童对于价值的考量标准也是不同的,这就好比一个空纸盒,对成人来说就是没什么实际作用的物品,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娃娃的城堡,游戏场,能带给她们想象世界中的快乐。相比购买的城堡固化了模式,让孩子不再能想象,也许这并非是一件坏事。
 
只有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才更懂孩子,才能更快的做到“断舍离”
 
不少家长由于不太清楚孩子的想法,就直接以自己的理解,或者强行命令孩子去进行“断舍离”。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用语言行动告诉孩子“我留下的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会让孩子没有感觉到被尊重,而且在家庭里少了参与感。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