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门事件
“铜须门事件”是怎么回事?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4-13

  一个网络上谴责一名涉嫌与其妻有染的大学生(网名铜须)的帖子,不仅有成千上万的网友表示谴责,甚至发出“追杀令”,而且惊动了大洋彼岸的“山姆大叔”,连《纽约时报》也给予了报道,因此,许多资深的中国网友称之为“2006年最具轰动性的网络事件”。美国人根据网友们的激烈言论,批评中国网民是暴民,缺乏法律意识。国内的一些媒体也鹦鹉学舌,按照美国人的思路在法律和道德的冲突上做起了文章。

  难道网民们是为了维护“传统道德”而不顾法津了吗?在“传统道德”与法律冲突的表面现象下,就没有其它的实质内容吗?

  现在的中国人,或者说中国的网民们不可能是传统道德的卫道士,“传统道德”或“传统美德”早已“无可奈何花落去”,所剩无几了,不可能还在今天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网民们也没有天然的趋向暴力的本性,心地大多是极其善良的,他们声讨甚至“追杀”同须网友,是在“传统道德”的表象下,反映了人们对净化婚姻和爱情关系的渴望。

  明清以降,在“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的程朱理学的理论支持下,道德观与封建政治之结合日趋紧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些“存天理而灭人欲”的伦理道德观在封建强权的推行下,成为人们精神的桎梏,也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因此,所谓的传统道德观是与封建专制体制相适应的,并且是在封建体制的土壤中产生出来的,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任何一个时代的思想,终究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伦理道德属于思想范畴,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道德观也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如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道德观下,纳妾甚至是三妻四妾也被认为是合符道德规范的,我们在巴金或茅盾的小说中也可以看到,在民国时代宿妓也不认为是什么有违伦理道德的大事。而忠实于自己的婚姻和追求纯洁的爱情,却是现代世界各文明民族都提倡的一种美德,把这种美德划归到传统道德的名下,岂非张冠李戴?岂不是在表明自己的无知?难道红杏出墙,乱交群交,卖淫嫖娼是现代道德?

  近三十年来,一些地方官员重经济建设,轻思想建设;重强权压制,轻教化功用,把人们引入“只谈风月,莫论国事”的境地。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一些腐朽的沉渣纷纷从历史的淤泥中泛起,享乐主义充斥在社会的每个空间,似乎只有“繁荣娼盛”、男女纵欲才能反映出太平盛世似的。在所谓的“情人节”,大小宾馆生意兴隆,能有多少是正儿八经的恋人或夫妻呢?贪官们除了惧怕河东狮吼的马向东外,能有几人不沉缅于女色之中呢?在崇尚个性自由的幌子下,婚外偷情,黄色短信,吃喝玩乐,崇尚拜金,已经成为司空见惯之现象,真可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据报道,我国的离婚率近百分之二十,而美国是千分之几,日本仅万分之几,难道美国人和日本人是在恪守中国的传统道德?

  柏拉图说:“爱情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力不仅以性或其它形式的爱推动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结合,还激发人对知识的渴求,推动他追求真理,与真理结合。”还说:“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而在当今只允许追求物欲的社会里,金钱美貌与肉体的结合仿佛就是爱情的主要内容,缺乏约束的性生活更使得婚姻和家庭充满了变数。孟德斯鸠说:“一切民族对妇女的淫乱都是鄙视的,这是大自然给一切民族的训示。”性的过分开放,势必会影响到这个民族的繁衍和健康。“铜须门事件”的真实性已不重要了,网友们对“奸夫淫妇”的全力声讨,正是感到了婚姻和爱情在当今社会的物欲诱惑下和无节制的放纵下充满了危机,是渴望婚姻和爱情关系能得以净化,希望官员们和公众舆论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而不是听之任之,决不是在维护什么“传统道德”,他们也不是什么美国人所讲的“暴民”。

  但是,网友们的美好愿望却是通过有“暴力倾向”的言论表达出来的,由于思想武器的缺乏,他们借用“砍头”、“装灌笼”等封建糟粕作为声讨的言辞,来发泄他们的不满和表述自己的观点,给人以维护封建道德的误会,以为他们真的是一群野蛮的没有法律意识的“暴民”,这不仅使人替他们感到悲哀,也使人充满了忧虑和担心。

  鲁迅先生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在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网友铜须即使于人有染,他在强权面前仍属弱者,也可把他归属到“善良的人”之中去,用得着如此大动干戈吗?联想起前阶段炒得沸沸扬扬的“虐猫事件”,网友们表现出的深恶痛绝、义愤填膺的姿态不是和“铜须门事件”如出一辙吗?而在违背中央精神强占农民土地的官员面前;在死于矿难的人们面前;在讨要不到工资无家可归的民工面前,群情激昂的程度大大降低了,更多的是对官员表示宽容理解,对苦难者表现出冷漠和麻木!这种在弱者身上以正义的名义肆无忌惮地大施淫威,既是懦怯者们的无奈和卑贱,是民族劣根性之体现;也是一些制度的结构性缺陷所导致的。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中,“犯上”意味着“作乱”,可以人人得而诛之,民众的参政意识和对政治平等的主观诉求被抑制住了。风花雪月可以怡情,却不能用于渲泄,加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于是在更弱者身上尽情地发泄,以得到蹂躏的快感。鲁迅先生指出:“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弱者’唠叨不已,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实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但是,这种暗暗涌动的民众意识和情绪,如果没有正常途径的导流,任其在弱者身上进行“带有暴力倾向”的展示,则一方面会使道德文化更加败坏,另一方面也容易被所谓的“政治家”们所利用。要知道,“文化大革命”正是利用民众的这种意识和情绪,这能不使人充满了忧虑和担心吗?

  从“铜须门事件”中网友们表现出来的两个方面来看,他们的主观愿望无疑是美好的,但他们的表现手法无疑也是拙劣的,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由此可见,“八荣八耻”之教育是何等的必要!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