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治愈系列
北京市珐琅厂拓展经营业态——用体验手作扩大朋友圈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07

图① 外国游客在北京珐琅厂体验点蓝工艺。 (资料图片)

图② 在北京珐琅厂车间,技术工人正在点蓝。 本报记者 杨学聪摄

从北京南二环的景泰桥往南不远,就是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景泰桥、景泰路、景泰站、景泰小学、景泰社区,一连串与“景泰”有关的名称,把这里与景泰蓝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紧紧联系在一起。

走进珐琅厂,了解和体验这项传统技艺的历史和制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曾经,叶圣陶用《景泰蓝的制作》这篇家喻户晓的文章,让一代人认识了这种精巧又复杂的艺术品。如今,参观者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景泰蓝制作工艺,还可以利用假期和学校劳技课的时间,来到厂里的体验中心,亲身体会这项技艺的独特魅力。

点蓝师傅梁军退休后在珐琅厂的互动体验区教授景泰蓝制作工艺体验课程。他指着柜子上放置的一摞圆盘告诉记者:“这是一所中学的孩子们完成的劳技课作品。老师们提前制作好圆盘铜胎,让他们来设计色彩。”记者看到,这些已完成一次点蓝的作品,虽只勉强算是半成品,但孩子们用大胆的色彩,呈现出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从1951年初建厂至今,我们一直在这里。”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艳娜告诉记者,珐琅厂是我国生产经营景泰蓝规模最大的专业企业,汇集了业内三分之二的国家级大师和高级技师,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拥有我国第一个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2017年起,为了满足参观者动手做景泰蓝的需求,珐琅厂在一层辟出专区,请技师为参观者开设体验课。除国内外的旅行团之外,来的最多的是中小学生,寒暑假开设的研学班人气尤盛。这种针对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的小小传承人研学班,通过6天的系统学习、参观、观摩、实践,带领孩子们全面了解景泰蓝的历史文化及制作技艺,初步掌握掐丝及点蓝等制作要领,并在高级技师的带领下独立制作一件6英寸圆盘景泰蓝作品。

寒假结束,又一批小小传承人拿到了证书。让梁军惊喜的是,孩子们不仅能在现成的掐丝铜胎上绘出惊艳的色彩,更有不少人能独立掐丝和点蓝,自主完成一件景泰蓝作品。景泰蓝制作有10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这种体验锻炼了同学们的耐心、细心及专注力、创作能力,培育了工匠精神。”表现优秀的同学还有机会成为景泰蓝艺术馆的义务讲解员。随着疫情趋缓,体验课又火爆起来。“现在来上体验课,起码要提前一周预约。”

除了体验区,珐琅厂4层楼里被划分为技艺展示、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京珐艺苑精品销售厅等几个部分,满足不同参观者的需求。在3层,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正在举行以“传承时空 匠心永恒”京珐老艺人、工艺美术大师与当代艺徒传承展。建厂之初,42家景泰蓝私营作坊与造办处传人中有不少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他们留下了具有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特色的景泰蓝作品,积攒了许多文献、图纸等珍贵的历史档案。

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雕琢,几代“京珐”人不断创新发展,创造出成千上万件景泰蓝艺术瑰宝。展览作品既保留了上世纪的艺术表现风格,又融入了当代高品质工艺质量,体现出珐琅艺术的传承之美。

即便是工作日,参观博物馆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既有坐着轮椅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跟随父母来的孩子。他们安静地坐在博物馆的大屏幕前,饶有兴致地观看宣传片。“我们明显感觉到,能沉下心来观展、深入了解景泰蓝技艺和历史的参观者越来越多。”董艳娜说,2019年,珐琅厂一年接待散客超过2万人次,团队近300个;2021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博物馆仍然接待了约150个团队,散客1.3万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珐琅厂在继承景泰蓝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产品造型、纹样、色彩也极大丰富,引领着全国景泰蓝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并完成了首都机场、北京APEC会议雁栖湖国际会都大型景泰蓝装饰等工程,创作了世界最大的景泰蓝《转经轮藏》,以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会场过厅《三山五园》大型景泰蓝壁画。

在这里,不止有高大上的艺术瑰宝,也有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艺术精品。在京珐艺苑精品销售厅,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小到几十元的项链坠、几百元的毛衣链,大到一人高的珐琅座钟,更不乏价格颇高的精美陈设和日用品。祥云纹、电话纹、回字纹,截然不同的底纹,绚烂夺目的色彩和吉祥喜庆的图案和谐融于一件件艺术品中,让人惊叹于景泰蓝技艺的精妙绝伦。

随着线上销售日益火爆,没有外设销售门店的珐琅厂也搭上了直播“带货”的快车。这家老字号在淘宝和京东开设网店,不断推出最新力作,拉近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今年春节期间,京珐牌景泰蓝又有新品上市——好事成双吉祥罐寓意和和美美、健康长寿,寿桃纹吉祥缸有福运长久之意,作品结构严谨,寓意丰富,丝工规整,润色细腻,受到消费者追捧。

如今,京珐牌景泰蓝不仅深受国人喜爱,也受到海外消费者的欢迎,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董艳娜说:“我们希望通过匠心产品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美,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