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灵鸡汤
万物春回 惊蛰养生有门道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07

□通讯员 麻云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春雷惊醒了冬眠的蛰虫,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虽然雨水还会不定时地继续,但是春回大地的序幕已拉开。“唤醒春天的不仅是惊雷,还有气温。”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医师朱元提醒市民,惊蛰时期,雨水渐多、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总的来说天气明显变暖,但气温波动较大,要当心冷暖变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等,“惊蛰防病,食疗保健,大有讲究。”

多因素叠加 需密切监测血压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血压昼夜波动较大,此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春捂”的同时,要注意密切监测血压,不可擅自盲目减药,应根据血压水平的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春季气温不稳定,气压变化大,气候也比较干燥,会导致体内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加上血管收缩时间相对延长,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还会诱发脑溢血、中风、心梗等。因此,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朱元解释,中医学上,以“四季”配“五脏”,春季属肝,失眠、高血压、中风等肝的病证,常会在春季复发或加重,“中医很早就提出‘春宜养肝’的说法,春季只有保持肝脏的生理功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此外,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遭受风寒侵袭和细菌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而这些病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应注意防寒保暖,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春燥来袭 尝鲜青团不可贪食

惊蛰时期气温迅速升高,气候较为干燥,易使人口干舌燥,即“春燥”。“故应多食多汁水果及生津润燥的食物,如甘蔗、梨、银耳、莲藕等。”朱元建议,在气候乍暖还寒之下,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性质寒凉的食物,“以免引发腹痛、腹泻、痛经等症状。同时,也要尽量少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过多摄入容易影响气血运行。”春季与肝脏相应,故饮食方面应顺肝之性,可以多食用一些助肝疏泄的食物,如荠菜、茼蒿、菠菜等,既助升发阳气,又有清肝热的作用。

而惊蛰到清明这段时间,南京有吃“青团”的习俗。专家表示,中医认为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但是阴虚血热者慎用。此外,由于很多青团的主料为糯米,吃太多会引起积食,甚至腹泻、腹痛。

“比如有些人吃完糯米觉得胃酸难受,是由于消化不了的淀粉随着肠胃蠕动进入大肠,肠道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并使得胃酸上蹿所致。肠蠕动过快会导致腹痛,未消化的食物成分被细菌降解产生气,就会腹胀。”专家提醒,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消化速度快,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血糖急剧上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食用量。老人、孩子以及胃肠道消化能力差的人群也不可大量食用。”

舒展经络 运动健身切忌剧烈

一年之计在于春,气温上升,运动健身也被很多人纳入计划之中。“惊蛰时节养生要以‘舒展经络、调和气血’为主,只有经络得到疏通,气血才可流遍全身,方能使机体正气充沛,从而抵御疾病。”不过,朱元提醒,人体经历了长时间的冬季,阳气尚未完全透达于全身,此时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阳气消耗过多,感染疾病。

“‘舒展经络’建议适当进行太极拳、散步、泡脚等相对柔和的活动,提高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以保证身体的平衡状态。不宜过早减少衣物,以防止阳气的外泄,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增减衣物,同时,要注意适当通风,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朱元表示。

此外,一般来说春季适宜早睡早起。“进入惊蛰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时常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即‘春困’,保持充足、良好的睡眠对养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朱元建议,惊蛰要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使自己的精神、情绪、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