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共享
“将物流的触角延伸到乡村每个角落”

来源:搜你想要的 点击数: 时间:03-07


莫富元开车行驶在去往山村投递的路上。

贵州省龙里县邮政局莫富元。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贺俊怡

28年的邮递路,莫富元骑坏过4辆自行车和6辆摩托车。

贵州省龙里县的乡间邮路蜿蜒进大山的褶皱深处。不通公路的那些年,山里的人们把寄托塞进邮递员的布袋里,有时是一双刚纳好的新鞋,有时是一纸薄薄的家书。

从1995年起,17岁的莫富元成为了这条邮路上的常客。他被邮政局分配到县城西段片区工作,龙里县委、县政府和80%以上的机关单位和北部工业园区等多家企业聚集在此,加之城郊广大农村的山民,繁重的投递任务开启了莫富元起早贪黑奔走的日子。

为保证邮件的及时投递,连夜加班分拣是他的工作常态;随身携带雨衣、水壶成了他的习惯;邮路的尽头最远可达100余公里,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都留下过他前行的背影。1996年后,莫富元每年都会被县邮政局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2020年10月,他还曾入选“中国好人榜”。同年11月,他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尽管时代更迭,但邮递员的使命不曾变过,变化的是莫富元脚下的山村窄路和他使用的代步工具。不管是曾经山路上的风尘仆仆,还是如今坐在投递车里的忙碌身影,莫富元一直坚守在驶往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莫富元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了北京。他说,他想把自己的投递故事讲述给大家听,把写在大地上的建议呈交给两会,把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美好愿景描绘出来。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和莫富元的对话。

20多年前,下乡送快递只能走荒山里的泥巴路,100多公里要走上一天,骑自行车也要六七个小时。伴随着国家的乡村建设,水泥路、沥青路、高速公路等逐渐贯通,汽车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给我们的投递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莫富元

谈履职

为家乡脱贫攻坚 提议安装红绿灯和监控摄像头

新京报:你怎么理解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身份?

莫富元:在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的人大代表名单上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很激动。在此之前,我曾为家乡脱贫攻坚出谋划策,分别在2013年和2018年地方两会上提出在一些路口安装红绿灯和监控摄像头的建议,都得以落实,群众评价也挺好。

如今,我能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为老百姓(603883)说话,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希望自己能为保障老百姓切身利益贡献出一份力量,为了不辜负身上的这份责任和使命,我在履职期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的就是将民声民意带上全国两会。

新京报:在你做投递员的28年间,家乡物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莫富元:我从1995年参加工作便来到了贵州省龙里县邮政局,成为了龙里县邮政分公司的一名普通投递员。除了给机关单位、县城居民送报刊,送快递下乡也是我始终坚持的一项工作内容,也因此见证了28年来家乡物流业的发展变化。

20多年前,下乡送快递只能走荒山里的泥巴路,100多公里要走上一天,骑自行车也要六七个小时。伴随着国家的乡村建设,水泥路、沥青路、高速公路等逐渐贯通,汽车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给我们的投递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此之外,曾经我到乡下都是给村民送一些信件、电报、汇款单,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与网络购物的发展,村民也会在网上购买日用品。与此同时,乡村电商的蓬勃发展激发了农村物流的潜能,一些农户不仅“种得好”,而且“卖得好”,我会帮助他们把家乡的农特产品寄出去,像蜂蜜、紫山药、紫红薯等等,这些都是村民创收增收的“好帮手”。有时物件很大,他们可以选择多家快递公司邮寄,这些都是物流业逐渐在乡村发展完善的见证。

谈建议

设立邮政管理机构 加强对县城物流园监管

新京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你今年准备在两会上提出哪些方面的建议?

莫富元:结合邮政工作来说,我建议,龙里县有贵州省最大的一个物流园集聚区,应该为之配套设立一个邮政管理机构,加强对快递物流园的组织、监管与分配,为把老百姓的包裹配送往偏远乡村提供更多便利,覆盖乡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在我看来,邮政管理机构的设立不仅仅要在贵州作为试点工作推行,也要在全国的县级地方普及。我建议在每一个有快递物流园的县城设立相关的邮政管理机构。

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道阻且长,但意义巨大。只有全国各地都加强对农村物流的重视,设立邮政管理机构,为实现农村物流驶向“快车道”共同努力,才能尽快将物流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增加农民的生活幸福感。

新京报:回顾这28年的邮递生涯,你有什么感想?未来还有哪些期望?

莫富元:投递邮件可以给收件人带来希望,看到他们收到邮件时的开心,都会让我感到满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28年就过去了。

每年暑假,山里孩子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都会第一时间去送,我会亲自把录取通知书交在他们手里,我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盼着他们走出去,鼓励他们认真完成学业,最高兴的是听到他们说“愿意回来建设家乡”。

2020年11月,我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后,我常常随身戴着这条绶带。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都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助力,这是我对他们的一种期盼,更是一种责任的传递。

新京报记者 薄其雨 贺俊怡 实习生 金芷怡

广告推介

最新发布

图文信息

最新视频

热门事件

资源共享